爱哪投诉就哪去 实乃蛮横的“懒政腔”
作者:刘天放
和小郭一起去北外面试的学生有7人,北外在陕拟招录前四名,小郭排名第三,但有三名学生居然同时拥有北外的成绩和省上的口语测评成绩。小郭的家人数日奔波在省招办、教育厅、信访办和学校之间,结果就是没有结果。记者得到了一份录音,是省招办负责此项工作的一位叫冯继红的工作人员做的回复:“实话给你们说,你们爱到哪投诉就到哪投诉,这是你们的权利,你们随便。”(7月6日华商网)
该事件有两个问题需要搞清楚,一是既然省教育厅的测试与北外的考试“撞车”,可难道就没有办法解决吗?二是既然撞车,为什么同与小郭去北外考试的其他三名考生,却拥有省教育厅口语测试成绩?先说第一个问题,明明知道撞车,为什么省教育厅不出面协调,把问题解决掉?既然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考生服务,那么,考生有了困难,不就是找“相关部门”吗?可教育厅是在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吗?这种霸道的规定,让考生无法一天参加两次考试无疑剥夺了考生的选择权,也暴露出了相关部门十足的高高在上的懒政。
再说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与小郭去北外考试的其他三名考生,却拥有省教育厅的口语测试成绩?难道他们有“分身术”吗?他们的口语测试成绩是怎么来的?如果是另外安排的考试,那么,这显然对同去北外考试的小郭就是不公平的;凭什么其他考生可以另外安排考试而小郭就不可以?高考录取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把符合条件的考生录取到合适的学校吗?
将高校考试与教育厅的测试这两件事情扯在一起,让它们去“撞车”,这不是难为考生又是什么?而与小郭同去北外的考生为什么有省教育厅的成绩?这么做,就是将像小郭这样的有潜力考生一棍子打死。孩子苦读这么多年,将来会不会成为栋梁不好说,但请不要让他们心灰意冷,别耽误了孩子的前程。无论相关部门如何行事,都不能损害考生的正当权利。这种在考生面前的无动于衷就是麻木、冷漠的姿态。有人说,要用反腐那样的力度治理懒政,这句话值得重视。
如今,懒政已成为各项工作中的一个顽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主管部门仍有“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懒惰、不作为习气,导致中央的好政策梗阻在出台实施的“最先一公里”和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严重影响了效率,降低了公信力。常说要在治国理政时“创新治理”,可就连一个小小的考试冲突都不能解决,还如何谈创新?其实,不作为的懒政也要追责责任。压着考生的档案不予投档,这就是耽误考生的前程,简直就是在害考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作为”本身就是失职、渎职的表现。一句“爱哪投诉就哪去”就是十足的懒政腔、官僚腔、与人民群众离心离德的腔。
“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要求的不仅仅是公道正派、清正廉洁、修身要严的道理,也鲜明地体现了要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为政要实的标高。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懒政做派必须得以纠正。只有牢固树立“无功即是过、不作为也是失职”的新思维,向不作为、慢作为者追责,才能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环境,才能扭转工作作风,重塑政治文明新生态。
- 在线旅游投诉激增给旅游业上了一课2020-03-23
- 涉疫消费投诉是对应急维权能力的一次检验2020-03-16
- 订单退票大增 平台不能乱了阵脚2020-03-11
- “恶意索赔”受限是必要纠偏2019-12-10
- 金融服务费岂能成“黑洞”2019-04-17
- 互联网招聘乱象呼唤专门立法2019-04-17
- 互联网客服要坚持服务用户的本位2019-04-04
- “怀孕审批报备制度”被叫停的启示2018-11-21
- 都来给“奇葩证明”差评2018-09-07
- 这样的“私人订制”可以更多些201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