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不首先使用消极自由之后再让座

2016-07-04 09:27:00 来源:红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坐公交车时,是否让座、给谁让座、何时让座,本不该是多麻烦的问题,如今却成了解不开的死结。7月2日,合肥11路公交车上,一位老人要求独自坐在座位上的小朋友让座,“你要让着我,我是老年人”边说还抬出老年卡。但小朋友因为感冒难受,没有说话,老人就开始辱骂,并拍下小朋友的照片和视频,称要在网上曝光。小朋友母亲气得发抖,带着孩子下车,老人听到说,“不知道尊敬老人,快点滚”。(7月3日《安徽商报》)

  这位倚老卖老的老人,激起多数网友的众怒,他的言行,粗暴恶劣,在辱骂小朋友的同时,也演绎了何为“老而不死是为贼”。有网友甚至迁怒于报纸,批评其不该用马赛克为老人遮羞,反正他也不知羞。

  其实,是不是给老人让座,早就有解决的办法。按照尊老爱幼的传统观念,在公交车上应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应当让座。可是,老人却没能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污言秽语,叫人不齿,自然不配获得尊重,没有资格要求别人让座。

  同时,公交车为了照顾弱势群体,一般会设置“老幼病残孕”专座,弱势群体有“优先权”。可是,此种优先只局限于特定位置,其他座位依旧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如果专座坐满了,还有弱势群体站着,一般会有人让座——这已经是权利的让渡了,弱势群体不能秉持着“我弱我有理”的思维,心安理得地坐在属于别人的位置上。这次,老人凭借“老”的优势发起攻击,没想到小朋友却占了“幼”和“病”两项,又不是专座,无论谁做裁判,后者必然更加优先。

  让座总是起纠纷,还是在于,无论是老人还是小朋友,都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情况和想法写到额头上,只能在心里不断地判断和权衡,进而做出利己的选择。也就是说,个人在公交车厢奉行何等水准的道德准则,是主观决定的:一个人既可以选择让座,也可以不让;一个人既可以跟人争座位,也可以不争。简而言之,无论是谁,都可以选择做一个更道德的公民。也因此,抢座的老人采用了双重道德标准,即要求其他乘客做个有道德的人,要尊老爱幼,要争着让座,可是对自己却没有任何道德自律,满嘴污言秽语,形成道德洼地。自己可以不在乎道德,却强烈要求他人道德,甚至巴不得他人都是“吃亏是福”的圣人,这样自己就能在公共生活中占很多便宜。有很多人不仅想得美,还真的敢这么做,让公共秩序一地鸡毛,何其虚伪。

  由此可见,即便大家讨论的是同一个道德,本身也具有弹性,有积极的一端,也有消极的一端。跟患病小朋友争夺座位的老人,自己躲在消极的阴影里,却指手画脚把其他人赶往积极的一端。其实,民众在遇到会遭遇道德评判的选择时,必须存在消极自由,也就是无视别人强求你做“圣人”的呼吁,继续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我行我素。否则,别人就有可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把个人私利包装成公德之后,利用社会的大众压力和你的道德自律,逼着你按照他设定好的路线前进。一言以蔽之,若只有积极道德,而无消极道德,那么道德高尚者被道德低下者当成工具的可能性大增,伤痕累累,无处可遁。

  总有“我弱我有理”“我老我优先”的人存在,对付他们也应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他们也见识一下消极道德的威力。现实生活中,遇到弱势群体,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让座,但是,让座是为了双方都开心,而不应鼓励损人利己。故此,人们应当旗帜鲜明地保证:在道德层面,不首先使用自己的消极自由,这才是对无德者最大的震慑。

  文/赵查理
责任编辑:刘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