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双一流”会是985和211的“换瓶版”吗?

2016-06-30 17:4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最近,有消息称:国家将废除“985”“211”工程。28日下午,教育部回应称,中央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6月29日新京报)

  风云未至,硝烟四起。一个既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又被列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战略,关系千家万户,关涉中国高校未来数十年发展。今年3月,全国两会政协教育界别第40组在小组讨论时,几乎没有离开“双一流”这个焦点话题。而早在教育部明确“双一流”PK准则之前,各重点高校和地方高校已经开始嗅到其间的“危”与“机”。

  各有各的算盘,各有各的担忧:高校算自己的位次,地方算能分到多少资源,学生算能不能搭上名气的便车……检索今年以来的新闻可知,各大高校基本都已经开始围绕“双一流”做起花式占位文章。有明确提出“‘双一流’建设计划应加大对河南支持”的,有早早启动并开始“重点扶持6所省属高校”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错过了985和211的绿皮车,谁也不想再错过“双一流”这列动车了。

  对于公众来说,所思所想无非两个:第一,不能重走老路,不能重蹈覆辙。不能因为《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失效,就匆忙拿出类似的文件来“接档”。需牢记的是,今日中国高校的“千校一面”,显然离不开考评标准过细过严所逼。再说,如果“双一流”成为985和211的简单升级版,高校资源配置与长远发展中的不公不允就难以破题。第二,切记“迎评”闹剧,切记行政之弊。一流大学不是材料做出来的,一流学科不是规范定出来的。教科研的冷板凳,要的是沉潜钻研的心。如果混个名号、争个身份就可以躺在“出身”的椅子上晒太阳,谁还愿意沉下身子悉心做学问?

  985和211制度本身无可原罪,该表扬的,教育部也都认真点赞过。但,既然要转身为“双一流”,自然就要革故鼎新,就要破旧立新。在这个问题上,恐怕还得及早打开探讨与博弈的大门,集纳民智、细听民心:先来达成共识,究竟什么才是“双一流”;再来确立规则,“双一流”究竟要怎么建设、怎么评;然后公开PK,引入多方评价机制,让“双一流”的名牌真正实至名归且能上能下。这个过程,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点兵点将”,须在法治框架内做足公平的文章。此外,985和211制度之下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建设等顽疾亟待破除,而欧美等国家开始“重建本科教育”的反思,亦需要在新政框架内得到充分重视。内外兼修,标本兼治,“双一流”才不至于急功近利,更不至于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纠结与桎梏。

  眼下来说,“双一流”建设更重视公平还是效率、能否力戒沉疴成为高等教育中的动态激励之善政,类似这些问题,不能总是靠“消息人士”来答疑解惑。(邓海建)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