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枪击案会怎样冲击美国政治

2016-06-13 15:12:00 来源:新浪评论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当地时间6月12日晚,数百名美国民众聚集在白宫外举行集会,悼念奥兰多枪击案遇难者。中新社记者 刁海洋 摄  

    当地时间6月12日晚,数百名美国民众聚集在白宫外举行集会,悼念奥兰多枪击案遇难者。中新社记者 刁海洋 摄

  昨日发生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涉枪恐怖袭击事件,造成了50人死亡,53人受伤,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大规模枪杀事件。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降半旗致哀,奥巴马发表陈词,将之称之为“恐怖之举、仇恨之举”。但光凭这些形式上的作为,显然很难抚平创伤。

  此次涉枪恐袭事件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持枪权、恐怖主义这些单一“陈旧”话题的讨论范围。一定程度上,它正在试图以一种系统性、全局性否定的方式为过去7年多以来奥巴马的总统生涯画上句号。

  首先是对奥巴马政府对外打击“伊斯兰国”行动和宽松移民政策的挑战。

  在去年12月的加州枪击事件中,犯罪嫌疑人是巴基斯坦裔移民,曾通过美国移民局的三次背景调查,而且并未发现其与极端恐怖势力有直接的组织关联。直到后来FBI调查后才明确,枪手早年曾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过支持“圣战”并希望参与其中的想法。这样一种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尚能以言辞安抚民众:恐怖分子可能受到过“可恨的意识形态”的毒害,但难说有必然关联,政府执法更严格一些、社会教化更给力一些,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但这次,施暴的恐怖分子奥马尔﹒马迪恩是来自于阿富汗裔移民。奥马尔在行动中还拨打了911电话,公开向“伊斯兰国”宣誓效忠、向美国政府叫板。依此线索查下去的结果,要么是“可恨的意识形态”之花结成了恐怖主义之果,要么奥马尔早就与“伊斯兰国”有组织关联。奥马尔在美国国内准备和实施恐怖行动、“伊斯兰国”在外遥相呼应并宣称负责。这样,十几年前反恐战争的理由——恐怖分子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合——又一次变成了事实,而且人是美国承认的合法公民、枪是美国允许保有的合法武器。

  这次之所以不好收场,是因为奥巴马政府早已经不再把反恐问题看作主要政策使命,美国在中东对“伊斯兰国”的打击行动也是用心不用力,保持该地区战略上的相对稳定、不过多耗用己方军事资源、依靠当地“民主”力量实施行动,才最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此次恐怖事件的发生,让政治焦点重新回到了白宫,让战场重新回到了美国本土。奥巴马政府在移民政策上的宽松态度、对非法移民的“纵容”,也会把奥巴马再次置于右翼势力批评的风口浪尖上。

  事件发生后,特朗普团队直接对奥巴马在致词中回避“激进伊斯兰恐怖主义”一词的做法提出质疑,要求其引咎辞职。当然,此举更多在于表达社会公众对整个民主党的不满,借此把力道传递到想打造“奥巴马2.0”政策的希拉里身上。

  其次是对奥巴马政府对内枪支管制政策和激进主义文化政策的反击。

  增加对军火商和购枪者的背景审查,不让有犯罪前科、精神疾患等问题的人买到枪,已经是白宫当局努力的极限。因为如果想否定持枪权,还得共和党主导的国会放开口子,而那又是违背该党“政治原则”的。在两党分别控制府院立法僵局难解、民粹派挑战当权派合法性但自身分裂的宏观政治环境下,国会的立法能力已经基本“死亡”。对此,前一段联邦法院继任大法官难产事件已经是前车之鉴。

  此事件的另外一处特殊之处,是奥马尔把枪口对准的,是一群代表美国文化发展“潮流”的LGBT群体,也即女同性、男同性、双性别、跨性别恋爱群体。同性恋合法化、让这一群体堂而皇之地公开活动,也是奥巴马政府过去多年来努力推动的结果。而在右翼民众看来,LGBT群体“嚣张”的背后,是一幅社会资本低落、文化激进堕落的颓废社会场景。对此,奥巴马政府难辞其咎,希拉里不要跟随。

  而希拉里回应称,LGBT等特殊群体“不应因为性别身份而受到攻击”这一点是一项“政治原则”。言下之意,就像人民看待过去的一些涉枪暴力事件一样,不能因为行凶者是穆斯林激进分子就把整个穆斯林移民群体看作罪魁祸首,不能因为行凶者是白人激进分子就把“黑白对立”看作不可调和的原罪。

  今年是美国大选年。一般而言,美国大选年的最大看点是两党如何轮替以及精英如何换代,白宫往往更像“看守内阁”——巩固政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此,早在百日前,奥巴马便已经开始与各位参选人的智囊团队接触,为明年的“无缝对接”做准备了。但是,现在交班的事情还未到瓜熟蒂落的时候。

  迄今,大选初选还未完成收尾,两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还没召开,共和党有了“推定候选人”特朗普,民主党内有了代表票基本够数的希拉里,但两位的党内的候选人“王冠”还都没带上,都处于个人理念与党内主流民意磨合的关键阶段,话语上“矜持”一点、只找攻击点而回避解决之法,很正常且有必要。

  恐怖事件发生后,危机处理和政策应对,还得放到有心全身而退的奥巴马身上,但民意又很难像“911”事件发生后那样同仇敌忾。因此可以预期,奥巴马政府很难因此对外改变当前打击“伊斯兰国”蜻蜓点水、借力使力的战略。对内,该政府能做的,只能说继续强化既有的社会管制和国土安全措施并竭尽各种心灵医治安抚之策。

  要命的是,奥马尔此前成功地通过了安全部门的两次审查,周围的同事、邻居和朋友,包括他的父母,都一点也不知道他与激进思想有关联。要想彻底清除这种深深隐匿的毒害,恐怕下一位总统也未必能行。

  史泽华(国际关系学者)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枪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