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刘义杰:“没有公车不愿下乡”关键是考核缺位

2016-05-30 10:29:00 来源:荆楚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公车改革实施以来,很多地方已采用政府租车形式或建立统一公车平台调度车辆,但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个别干部“没公车不愿下乡”。山西某县农委副主任称,农口干部本该经常下乡,但车改以来,他却发现单位人员下乡的次数不如以前多了。(5月29日新华网)

  人性往往是好逸恶劳,以前下乡有公车出行方便,如今没有公车了,一些干部自然懒得下乡了。但问题是,对于多数都没有车补的普通群众,为什么他们却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呢?去偏远的地方或者城市的一个角落,不管挤公交车还是打车、自驾车,每个人似乎都习以为常了,更没有见哪个人敢矫情发牢骚,原因何在?

  首先是官僚思维仍然存在。实际上,没有公车不愿意下乡的现象不是第一次爆出了。2015年底,中纪委就批车改后懒政,在一些地方,车改后乡镇没了公车,少数干部就不下乡了,即使领导给交办了任务,也能不下乡就不下乡。这说明了,干部们的官僚作风是多么浓,将自己当成干部,受不得委屈,见不了辛苦,总想滋润、舒舒服服地把工作干了,这能干好吗?

  其次是懒政的作风仍然存在。今年年初,新华社记者走访了一些地处山区的县市,当地有干部抱怨:“偏远乡镇离县城好几十公里,一天就一趟公交车往返,没有公车下去了回不来。”这样的话暴露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很多干部下乡仍然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下乡前提一定是建立在自己要赶回来,自己利益不受损的基础上的。

  而要化解以上难题,恐怕还要在两点上下力气:一是,继续细化对公车的管理,在目前公车减少的情况下,一些单位为了保证单位领导的权益,往往会把车“预留下来”,这样便导致了,现在公干想要个车十分困难,如何破除领导的特权显得十分必要;二是,加快政府租车或建立统一的公车调度平台,用市场化来化解公务员下乡的不便利。

  除此之外,必须意识到“没有公车不愿下乡”背后是考核缺位。正如公车改革专家叶青所言,车补不够用是一种误解,实际上车补是在辖区范围内使用,出差还会有相应的差旅费用,因此不存在无法出差或下乡不够的问题。个别干部之所以不愿意下乡,关键在于其工作缺乏考核,工作干不干都一样,照常拿绩效工资,照常拿车补,没有考核自然没有动力,干部最优选择,自然是不出差把车补都省下来揣腰包里。

  总的来说,车改并不是简单的“车的问题”,其暴露出的是一些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以及折射出了公务员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个别地区干部“没公车不愿下乡”根本就是一种矫情。试想,这样的干部在一家企业里的话,还有工资可拿吗?甚至早就被开出掉了。如何避免一些公务员的矫情,相关部门真该向社会企业多取取经。

  作者:刘义杰

责任编辑: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