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宋潇:林浩,“小英雄”标签的精神孤岛

2016-05-12 14:41:00 来源:荆楚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八年了。地震造成了创伤,留下了永久的痛。地震也考验了人的力量,改变了人们的命运。林浩,就是一个因地震改变人生的人。这八年,他顶着“小英雄”称号,不断挣扎、迷茫到最后与之和解。(《广州日报》5月11日)

  林浩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从被贴上地震小英雄的标签一开始,他的人生就注定不平凡,但是无论英雄身份是真是假,都不足以成为诋毁公益精神的借口,换言之,林浩所面对的舆论压力,其实是大多数公益人物不得不正视的,那些质疑身份造假的人,若同样面对聚光灯下的英雄光环,又有几个人能够从容淡定?

  当年获得地震小英雄称号的,有的已经淡出公众视野,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而林浩走过的路,也并非坦途。八年的磨合,林浩开始认真审视自己与英雄标签的关系。地震已然过去八年,这八年间,新址高高拔起,逝者安息,生者坚强,跨过灾难,迈向未来,可能这才是最适合我们的解读方式,正如林浩的经历一样,他觉得八年来,自己不断在跟这个标签打架,反而是觉得做一个普通人更轻松。遭遇过的灾难,取得的成就,不需要刻意向旁人提起,遇见的很多人,或许是一个美丽的意外,或许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但至少,那是一段无法磨灭的痕迹。

  英雄注定是孤独的,西方文化就反复提及个人英雄主义,但却并不适用于中国的现实语境,英雄的标签其实有利也有弊,但是对未成年人来说,目前是利大于弊。我们无法用感同身受来证实形英雄标签的真伪性,但至少,经历过灾难的人们,告诉过我们莫失莫忘,这句话的轻重已经不是言语上的痛定思痛,那段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不能缺少的部分,当对英雄的感恩化为我们的本能,曾经的模样,今日依旧发光。

  小英雄的定义,其实只是人们内心的价值观寄托,而在质疑小英雄的声音中,我们可以轻易看到成人社会观点的强烈转移以及舆论的秀下限,逆于主流的思想价值观自然可以引发话题效应,但是这种下限是不健康的,换言之,并不是我们不想承认英雄的存在,只是担心说出来会消解英雄的意义,会让诸多谢词变得苍白矫情,所以便会从内心逃避英雄这个虚无的称谓。

  虽然曾经的英雄称号让林浩备受外界争议,认为这不是一个十岁孩子可能具备的能力。随后,又出现林浩上学,警车为其开道的新闻。面对各种“黑”,林浩一度身陷泥潭。但是与其去逃避此类标签的负面影响,还不如与其和谐相处,在这个质疑声大于支持声的年代,不需要刻意逃避质疑,因为,即便心潮澎湃,面对转瞬即逝的网络语言,都会显得平凡和渺小,而如果转变观念,所有的思绪万千都会在一个不寻常的自省中找到答案。

  作者:宋潇

责任编辑:王海燕
新闻关键词:林浩小英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