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刘运喜:道德教育让孩子自己感悟最有效

2016-04-01 14:46:00 来源:荆楚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一组父子对话的漫画火爆网络。自尊、自爱、自强、自信、信任、自律、爱国……都是简单的道理,也是现在这个社会需要的正能量。“越有钱就越了不起?为什么很多人闯红灯?学习真那么重要吗?”面对孩子的提问,爸爸的回答方式值得点赞:不是简单灌输,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传递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月28日中国教育研究)

  这其实是一个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问题。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做人,是学校和家庭必须共同承担的教育任务。特别是作为家长,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和行为引导,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什么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孩子更容易明白道理,更容易认同和接受?那就是生活教育!

  道德教育,虽然是跟孩子讲做人道理,却不一定要板起脸,正襟危坐,一丝不苟,面孔严肃,完全可以在轻松活泼中完成,在对话交流中完成,在行为互动中完成。并且,道德教育只有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只有在回答和解决孩子的问题中进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就说过: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具有生活的意义,教育既是生活本身,也是生活的需要,教育必须联系生活,不能离开生活。“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对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具有重要启迪意义。无论是知识教育还是道德教育,都不能脱离生活,否则,离开了生活,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事实上,离开生活的道德教育是空洞说教,是没有人听的,也是不会有什么实际效果的,相反还会引起孩子的消极抵制。因此,每个家长都应该懂得,用生活来教育孩子,用行为来影响孩子,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自我感悟,在感悟中生成道德智慧,进而学会做人做事。

  人,生活在世界上,无非是做人和做事两件事,如果这两件事都做好了,你的人生就是成功的,就是完美的,就是幸福的。不过,做人与做事不是平列的,做人比做事更重要,也更难。先学做人,再学做事。会做人,也会做事。做人好,做事也不会差。但是,会做事,不一定会做人,做事好,不一定做人好。所以,每个人都要认识到做人的重要性。什么叫做人?笔者认为,所谓做人,就是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守法的人,做一个有精神人格、道德品格的人,做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做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做人,就是要学会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自律。就是要讲规矩,懂礼节,明法度,知进退,以诚待人,以信立人。就是要爱国爱家,孝亲敬长,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

  漫画中的父子对话,父亲没有给孩子讲任何大道理,而是在回答孩子一个又一个问题中,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悟,然后做出正确判断,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孩子提出的问题,都是身边的生活小事、日常的生活现象,可谓触手可及,司空见惯。父亲的教育智慧体现在,并没有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启发、引导孩子去思考回答,寻找正确答案。让孩子用自己的知识、价值和生活进行思考和判断,让孩子自己去感悟得出结论。显然,这样的教育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让孩子自己悟出来的道理最具说服力,最能影响和指导孩子的品德生成与日常行为。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对何尝不是这样呢?

  作者:刘运喜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