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扮“僵尸”,要顾及公共安全软要求

2015-10-30 11:05:00 来源:广州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相比不允许携带易燃和危险物品等“硬要求”,外表和行为上的相对节制,不宜引起轰动,是公共场所一个“软”要求,其中尺度,也需要我们在心中实实在在地建立起来。小区里,广场舞大妈跳舞不扰民,是如此;地铁上,过节人群不扮鬼吓人,也是如此。

  看到街上各种光怪陆离的服饰和面具突然间多了起来,就意识到万圣节要到了。这是一个跟“鬼”相关的节日,在装扮上体现得尤其明显。“节日气氛日渐浓厚”的一个现象,是地铁等公共场所多次出现穿着各色奇装异服、假扮各种惊悚形象的乘坐行为。不少媒体报道,广州地铁上的“僵尸”、“白衣女鬼”等形象,不仅让乘客感到了不安,还吓哭了小朋友。

  尽管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过节归过节,“吓到小朋友也是不好的”。但就这个节日的传统而言,却未必能将其和“公共安全”这么严肃认真的概念联系起来。

  确实,穿僵尸服、做恐怖状的行为,无论是在性质还是在程度上,都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说的公共安全恶性事件。很明显,它没有主观恶意,没有故意伤害,也不是“蓄谋已久”,说简单点,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年轻人热情爆棚、“玩过了头”。

  万圣节,节日意蕴是什么,大家该怎么过,文化现象是一个讨论场域,公共安全则是另一个场域。在合适的庆祝场合,再怎么体现个性、再怎么创意百出,节日装点未必都是过分之事。但是类似于地铁这样的场所,多元的选择恐怕就要讲一点公共理性。

  在人群高度密集,流动高度频繁的公共区域,最重要的恐怕就是秩序感。秩序感一打破,人们心中的安全感就会瞬间打破,不安迅速传导,恐慌导致的后果往往代价巨大。在以往的新闻中,“乘客晕倒”、“大喊大叫”引发集体性恐慌,我们见到的不少。如果有这样公共秩序意识,就不会把地铁上的“僵尸”、“白衣女鬼”衣着归为个人自由范畴。

  相比不允许携带易燃和危险物品等“硬要求”,外表和行为上的相对节制,不宜引起轰动,是公共场所一个“软”要求,其中尺度,也需要我们在心中实实在在地建立起来。我们早已经走过了着装千人一面、款式全国一统的沉闷年代。穿着的风格,服饰的尺度,我们中的多数人已经习惯以平静包容对待他人,从警方的表态来看,对地铁里的恐怖着装首先也是以提示和劝导为主。但越是这样,置身于公共场合里的每一个人,反而要更加从内在约束自己,尽量多考虑他人感受,尽量以平和、体谅的方式自处。这样软性的要求,可能未必挂在墙上、写在安检入口处,我们也不可能要求警方时时处处以这样的原因加派警力。但这样的要求,确实无处不在,就像我们不太会介意身边的乘客喝牛奶、啃面包,但是要是你拿着榴莲、臭豆腐大快朵颐,估计就有人得皱起眉头了。

  所谓公共秩序,是社会管理的结果,也是每个人自我约束的结果。我们是秩序的受益者,也是秩序的一部分。小区里,广场舞大妈跳舞不扰民,是如此;地铁上,过节人群不扮鬼吓人,也是如此。(李琼)

责任编辑:罗燕
新闻关键词:僵尸公共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