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让医托行骗不再成打不死的“小强”

2015-07-07 14:04:00 来源:中青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记者在北京西站暗访发现,医托们在这里“组团忽悠”来京就医的患者,他们自制车站工作证、身穿蓝色制服,组团形成连环骗局,骗外地来京就医者到一家名为“百德堂”的中医诊所就诊。同样,北京站、积水潭医院、协和医院、阜外医院、301医院也是医托的重灾区。业内人士揭秘,此种情形已存在近20年。医托跟小医院倒三七分成,患者消费1万元,医托拿走7000元,而这些都是患者的“救命钱”。(《新京报》7月6日)

  医托的行骗手法并不高明,无非是扮演“老乡患者”现身说法去忽悠,或假扮医院的导医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误导。如果患者稍具常识并提高防范,这些漏洞百出的骗局极易被识破。若患者病急乱投医,又不了解多少实际信息,就很容易上当受骗。再加上很多患者不知道维权途径并以及如何挽回损失,给医托行骗提供了条件。

  客观而言,在对医托的打击上,北上广深等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的城市可谓不遗余力,也取得了不俗成效。比如,2014年上海破获了全国最大的医托案;北京一次收网行动就抓获犯罪嫌疑人113人,依法刑事拘留109人,行政拘留1人。然而,根深蒂固的医托行骗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样,仍顽固且源源不断地骗取患者的救命钱。

  以火车站和名医院作为行骗的主战场,既说明医托现象的泛滥,又足见打击之缺乏张力。打击和惩治只是一个方面,只有提高患者的防骗能力,将上当受骗的机率降至较低点,增加行骗难度并加大惩处力度,“天下无骗”的梦想才会成为现实。

  首先,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患者的识骗、防骗能力。医托的手法再高明也有其漏洞,如果患者只认准死理走寻常路,那么任由医托百般劝说也难以奏效。有关部门要让患者掌握医托的一些惯用伎俩,从思想上引起警觉并注意保护自己,进而知道维权的渠道和方式。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培训教育的方式提高公众的防范力,从而为社会共治夯实基础。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制度内的正常流动。医托行骗的主要原因,还在于衔接不畅通造成的体制外循环。在国外,医托现象之所以较少,就在于其有完备的分级诊疗体系,患者要实现从低到高的逐步流转,就得受相应的程序性限制。曾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国内的分级诊疗应当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实现医疗的跳级就必须有下级医疗机构的证明与推荐。比如,浙江所推行的分级诊疗试点,要求纳入试点的县(市、区)居民在看病就诊时,须首先到当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很显然,假若这一制度得到普及性落实,那么体外循环的医托就缺少了“用武之地”。

  再次,要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如同野鸡大学带来了招生市场的混乱和大量诈骗一样,如果无法统计并公布所有的山寨医院,那么,公布正规的医疗机构名单不失为可行的办法。产生医托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医疗信息的不透明、相关咨询服务的滞后,使得患者缺乏有效的就医导向,在失去判断的依据之下导致上当。假若能有一个权威的网络平台提供完善而详实的医疗信息备查,或由家庭医生或社区医院提供就诊建议,那么患者才能很好地辨别真伪,防患于未然。(唐伟)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医托行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