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北大清华微博互掐反映市井对高校侵蚀

2015-06-29 16:44:00 来源:环球时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北大、清华四川招生组的官微今天上午公开抨击对方以不正当手段争抢生源,引发互联网舆论的普遍反感。两个官微后来删掉被认为是明显“互掐”的帖子,但北大四川招生组官微保留的一个置顶微博仍有“某校输红眼之后的做法让人哭笑不得”之说,清华四川招生组官微提出自己以后要“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让人感到一些余怒。

  两个四川招生组的官微显然代表不了中国这两所顶级大学的道德全貌,但它们可以被看成是两所名校的道德短板,把人们对北大清华的整体感受拉低了那么一截。当高校形象不断在互联网遭到突袭和解构的时候,这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高校竞争优秀生源由来已久,手段有“高”有“低”可想而知。香港高校这些年来内地“掐尖”,用高额奖学金方式“掠走”原本报考内地一流大学的学生,就被认为是“低”的手段之一。

  然而大学都是知识殿堂,高校之间再怎么竞争,不能公开撕破脸。市井之争可以开骂,有的甚至上手,动刀子,但北大清华之争必须保持表面的斯文。这两所高校的斯文同时几乎是中国所有高校共同的面子,它是输不起的。

  当然了,如今的北大清华都各自成为“庞大的社会”,教职工加上学生,如果再加上教职工家属,这些学校都达到了几万人的规模。它们的“精英度”会因此受到挑战,成为某种相对的东西。可以想见,两所高校四川招生组一共没几个人,官微的管理者很可能就是一个小青年,他(她)与两所大学核心传统及精神的关系有一定不确定性。

  即使这样,舆论把这两个官微的表现扩大成北大清华的标签,算不上是冤枉。学校扩得大了,就得撑得住这个大,确保所有人坚持主流价值。当前高校之间各种竞争十分激烈,市场化因素有时难以抵挡。学校要随时防止出现可以被当成整个学校道德标签的“基层丑闻”,这个任务很重。

  北大清华所有教职工乃至学生都有一份延续学校特有传统价值的神圣义务。这不仅需要通过严格管理得到保障,还应是北大清华教育的自然结果,成为所有北大清华人为之骄傲或者敬畏的一部分。

  国家显然有必要对高校的生源竞争进行规范,决不可让它们恶性化,沦落为普通市场竞争。名校的生源质量和教育质量往往是相互推动的关系,然而如果有些高校的生源质量成了它们维持声望和地位的最大保障,那么它们的优秀就不再那么真实,抓住高考的前几名就成了它们的“决定性战役”。

  高考的过来人都有一种感悟,考好点除了的确很重要,还有一部分属于“家庭及学校的荣誉”。高考“状元”的荣誉成分尤其大。这属于民间老百姓暖洋洋的“虚荣心”,它出现在北大清华的学校层面也是合理的,但也应当是克制的。中国的大学各有千秋,各地高考的前十绝大部分被北大清华以及香港几所顶尖大学瓜分是不正常的。大学说到底不该比它们有多少高考“状元”,而应该比学生日后的成就。

  北大清华四川招生组官微“互掐”反映出市井之风对中国顶级高校的侵蚀程度。它是值得这两所大学“脸红一下”的,更多的思考取决于中国高校人的真实雄心和责任感。

责任编辑:罗燕
新闻关键词:北大清华微博市井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