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受贿何以成为贪腐标配?
昨天,中纪委官网转发《中国纪检监察报》文章称,据有关部门调查,70%至80%的贪官有在节假日收礼受贿的记录。虽然在纠“四风”的过程中,纪委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查禁,节假日、婚丧嫁娶贪腐问题频发的现象大为改变,但仍未绝迹。(6月12日《京华时报》)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在节日里总是少不了礼尚往来。亲朋之间在节点上相互买点礼品走动一下,联系联系感情,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一到节日,官员的大门总能看见各路“朋友”走了又来,来了又走,络绎不绝,而且各个手中捧着精心挑选的礼物。是官员结交的朋友多?还是官员更重人情?非也,据有关部门调查,70%至80%的贪官有在节假日收礼受贿的记录。说白了,这些节日到官员家门口“堵门”的朋友,其实多是来行贿的。
从报道来看,节日受贿俨然已经成了官员的贪腐标配。可贪官为何钟情节日受贿呢?在国人的概念中,节日送礼那是民俗,自然节日收礼也是一种民俗。换句话说,受贿者在节日登门送礼,在其看来有着正当且充分的理由——民俗;而在贪官看来,这份礼物不收吧,不好找理由拒绝,就算是收下了也可心安理得的归为民俗,于是终于还是收了。哪怕有一天纪委真的查上门来了,官员依然可以用“民俗”作为“挡箭牌”,而且还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博取舆论的同情。因此,节日受贿能让官员披上“民俗”的外衣,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此为其一。
其二,节日受贿往往成为监督盲点。既然是节日,那自然官员在休假,同时纪检干部也在休假。大家都去享受节日的欢愉去了,监管岂能不出现漏洞?一旦监管存在漏洞,就给贪腐行为留出了空间。近年来,之所以节日受贿越发受到官方的重视,而且特别强调要加强节日反腐的力度,这正是因为官方认识到,以往在官员节日受贿问题上,监管存在缺位现象。也正是监管的缺位,才让行贿者和受贿官员如此胆大妄为,不知收敛,跌倒在节日“廉关”。
其三,节日受贿是“温水煮青蛙”。官员节日受贿的数目通常都不会太大,这给一些官员“问题不大”的错觉。而且,行贿者多把节日行贿当作是自己的前期投资和人脉积累,并不会在行贿时向官员提出帮忙请求。这于部分官员而言,给了他们占了小便宜的假象,收钱不用做事的假象,还有占了便宜的窃喜。殊不知,在这样的你来我往之间,官员在受贿的侵蚀下,慢慢的沉沦了,最终授人以柄,成为行贿者的木偶,再想脱身,已是四肢半熟的青蛙,难以自拔。
70%至80%的贪官都败在了节日受贿上,这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不少官员的腐败之路,就是从节日受贿开始铺就的。因此,广大的党员干部必须防微杜渐,严以修身,顶住节日贿赂的诱惑,避开糖衣炮弹的攻击,做一名清正廉洁的“中国好干部”。
文/沈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