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分级诊疗”关键在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2015-05-26 16:08:00 来源:红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小病小医院,大病大医院”,这样的就诊格局被很多人点赞。不过,长期以来大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总是“冰火两重天”,前者火爆异常,后者少有人光顾。有患者表示,扎堆去大医院看病实属无奈,根源还在于对社区医生的水平不信任。(5月25日中国新闻网)
  
  “分级诊疗”本意是打破大医院和小医院冰火两重天的僵局,实现我国医疗结合的优化升级。但是其中不乏有“空中楼阁”的诟病。
  
  首先,之所以出现大医院和小医院患者“相去甚远”的情况,根源还在于基层医疗水平偏低,患者对小医院缺乏信心。其次,小病、大病从患者的角度来讲是比较难区分的,有的大病潜伏期长、有的小病容易拖成大病,为了放心治疗,患者便义无反顾选择信誉度较高的大医院。如此看来“分级诊疗”空中楼阁的诟病,关键在于没有完善基层医疗体系,没有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就一味推行该政策,也难怪患者担心基层医生少信心。
  
  在笔者看来,“分级诊疗”是医疗改革的最终落脚点,也是着力打破我国医疗结构严重失衡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要真正实现“分级诊疗”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而这段路的必经之地就是要打破“空中楼阁”——夯实基层医疗基础。
  
  医疗水平的提升,关键在于两个点,即医生医疗水平和医疗硬件设施上面。要实现这两个跨越,需要不断加大医疗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体系更加完备的医疗改革制度。就当前基层医疗现状而言,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缺人才。由于城乡环境差距仍然很大,基层工作环境差,小医院的“庙子”留不住撑船的“大菩萨”,没有形成患者对基层医院的公信力。对此,应该着力建立一套“大手牵小手”的带动机制。一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轮流选派基层医生到大医院顶岗锻炼和培训,提升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二是建立远程诊断、远程会诊机制和远程诊断模式,让患者在小医生也能接受大医院专家的诊断;三是逐步探索建立小医院和小医院绑定考核机制,把小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作为大医院考核的重要依据。
  
  如果基层医疗水平提升了,相信患者自然不会舍近求远,花大钱治小病,而这一重要前提就是要打破“分级诊疗”的空中楼阁。
  
  文/高明
责任编辑:鲁珊珊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