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名神器”是对大学课堂的侮辱?
近来,一些媒体陆续报道了个别高校教师创造的“点名神器”。从各类报道来看,点名方式可谓千奇百怪,高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如:“手机课堂”APP签到、蓝牙定位点名、二维码签到、指纹打卡点名等等。网友们调侃:高校就是任性,进入点名神器时代,人类已无法阻止老师点名了。
当媒体对“点名神器”这一现象津津乐道时,很多教师却对此非常反感,不少学生也嗤之以鼻。他们认为,这是对正常教学规律的误解,是对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侮辱,于提升大学的教风学风没有好处。
“点名”,本来只是一种无奈之举,暂时之策。如果夸大“点名”的功效,就意味着把课堂异化为点名与逃课的一种较量,演变为猫捉老鼠式的一种游戏。按此逻辑,学生所用心思考的,是如何顺利逃课而不被老师发现;老师所用心思考的,是如何用更高明的点名方式让学生无所遁形。照此推理,对学生来说,上不上课是无所谓的,只要期末有个好成绩;对于教师来说,课上得好坏也是无所谓的,只有该到的学生能够来到教室。
如果把“点名神器”作为一种笑料,自然无伤大雅,不用过于计较。但如果把“点名神器”当作真经拿来就念,就不免贻笑大方了。
如果坚决不用“点名神器”这种“昏招”,就连“点名”这一“笨招”也基本不用,就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老师能认识自己的学生,与一些学生进行过比较深入的交谈、辅导,哪里还会有这么多的学生选择缺课?个别老师搞出所谓“点名神器”,在于他根本不了解学生,也不认识学生;学生对课程既无兴趣,对老师也无感情,逃课也就难免了。
“点名神器”能束缚学生的人,但收不住学生的心。如果学生来到课堂,或者打瞌睡,或者玩手机,那还不如不来。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师生的互动与交流,需要思维的碰撞与共鸣。这就需要老师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能力与管理能力,能调动起学生听课的热情,使学生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被激发起来。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都不会把精力放在如何“忽悠”学生来到课堂,而会把精力用在如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课、爱上课堂。
其实,一些“点名神器”的目的并不在点名,而是为营造更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要注意的是,作为老师,搞点创意也无不可,但不能偏离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更不能偏离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汪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