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科学奖的“醉翁之意”在奖外
4月11日晚,被誉为中国版的“搞笑诺贝尔”——菠萝科学奖正式揭晓,本次菠萝科学奖共评选出了九大奖项,研究内容依旧让人瞠目结舌:一根棒棒糖能舔多少次,为什么蚊子不会被雨滴砸死,名字偏好与幸福感……(4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一根棒棒糖可以舔1000次,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为什么“呵呵”那么讨人厌?看到这些搞怪的问题,你是一笑而过还是感觉无聊透顶?如果你只看到了搞笑、娱乐,恐怕就说明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和功利的氛围中,我们的好奇心正在丧失,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已经有些木然。
上述问题看似娱乐,但出自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蔡华俭课题组、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胡立德教授等“科学界人士”之手,是认真研究的结果。与此前的“石头剪刀布”研究一样,这带给我们对科学的不一样认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科学精神?又该怎样在社会发扬科学精神?
当下,科学已经被量化为论文的发表、项目的申请,甚至做什么研究不重要,只看论文发表在什么层级的刊物上,项目是什么级别,这不仅使整个社会对“搞科研”产生了非议,也严重影响着科学界的形象。菠萝科学奖则让我们有所触动,激发我们重塑真正的科学信仰——科学不仅仅是论文的发表,更不是所谓的计划性、攻关性课题。
梁启超先生当年就曾明确指出,中国学术界因缺乏科学精神所以生出如下之病症:一笼统,二武断,三虚伪,四因袭,五散失。发展到今天,历史仅仅是个轮回,病态依旧存在,有些甚至愈演愈烈。常识告诉我们,科学是反权威的,科学精神更要求我们用理智去判断事物。站在这个立场上,菠萝科学奖给我们的启发可能更多,引导我们去反思教育,特别是教育孩子们如何树立科学精神。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重知识而轻方法、重灌输而轻互动,教学内容片面单一,方法陈旧落后,死板教条忽视学生怀疑精神的培养,重分数轻“人”的教育。这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科学精神的树立和强化。菠萝科学奖启示我们要重视孩子们怀疑精神和求实精神的培养。科学不是凝固的知识体系,而是在各种谬误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没有追求真理的勇气,没有对世界的好奇心,就无法行走在科学大道上。并且, 任何科学研究都来不得虚假和浮夸,更要拒绝功利,防止被利益俘获,敢于创新和敢于否定自己一样重要,科学精神强调凡事皆求证明,强调有根有据。无论菠萝科学奖使人多么捧腹,“有根有据”的科学精神都值得尊重。
菠萝科学奖的重要性在“奖”之外——坚持科学精神,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这可能更重要。(朱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