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占巴:新意见,让赤脚医生不再尴尬

2015-03-25 13:36:00 来源:荆楚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13号)公开明确,国家今后对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旨在加强乡村医生队伍管理,优化乡村医生学历结构,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养老和退出政策,改善乡村医生工作条件和执业环境等十个方面,系统科学的为今后乡村医生的发展提出大方向。(共产党员网3月23日)

  乡村医生,最初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作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物,上个世纪全国范围的乡村医生最多达上百万,“赤脚”医生一词就是半农办医一根针,一把草药时期,基层农民群众对乡村医生的通俗称呼。80年代人民日报发表不再使用赤脚医生一文,规范乡村医生管理后,直到2004年实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村医生整体才逐步呈现出有执照、有规定、有补贴的姿态。但乡村医生群体,在基层现实从医环境里,他们的心理上还是存在一些赤脚医生的影子。

  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赤脚”二字,在字面上是告别了乡村医生历史舞台,然而近些年来,随着许多优秀乡村医生事迹的公布在网络之上,很多人逐渐了解到,这群服务于中国8亿农民的乡村医生群体中虽然存在着,学历层次不齐、待遇差别较大、编制不清、离岗率多等诸多问题,可不求回报讲奉献的好精神,却在这群艰苦朴素的乡村医生队伍中相传。他们角色的“取留”问题,乡村医生是否再次落为赤脚医生,成了非常模糊的界限,不由得让人心生尴尬。

  可问题的根源不仅让旁观者尴尬,更让乡村医生陷入尴尬的局面。今年两会上有代表把乡村医生声音,写入议案。许多乡村医生表示他们的“实际身份是农民,干的却是知识分子的活儿,不仅尴尬而且有风险,希望政府出台政策改变村医环境。”这份乡村医生扎根基层难的议案再度引发舆论对乡村医生的关注。国务院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意见公布并实施,基于这个事实上实施,也是以新政策减少乡村医生不稳定的心理,脱掉了乡村医生心中存在的赤脚帽,让这群切实为民服务的医生再转历史角色,以政策稳定人心,让广大乡村医生发挥以最好的心态服务农民,扎根于基层。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份“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基于现实,放眼未来,不让乡村医生为待遇而愁,更不让广大基层农民群体不为看病而难,一举多得。

  当然,乡村医生群体越来越被重视,这也是近两年的一个理性趋势,截止今年3月国家屡次出台对于乡村医生的管理规范条例,无非就是希望在基层看病难这个问题上,留的住人才,百姓看的起病,让乡村医生放心留在基层,解决了他们的养老之忧。如此变化,有党和组织的关心照顾,乡村医生从心理上再脱“赤脚”帽,只是时间问题,转历史角色,在基层合作医疗历史上留下名垂青史的一笔才是正戏。

  稿源:荆楚网

  作者:占巴

责任编辑: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