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是否“被超速”让厂商裁决?

2015-03-21 10:46:00 来源:大河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2月14日至26日,在河北遵化市区内的张南洼、北三环、城南高速路口、上港路段4个点,共测到千余辆车超速,车主被扣6分至几十分不等,就连65岁的老太也被测到以91公里/小时的速度飙过市区。质疑测速设备存在问题的众多车主集体到遵化市交警大队交涉未果。警方向当地媒体透露,巡检结果表明测速设备运行正常。遵化市交警大队接受采访时称,等设备制造厂商拿出正规检测报告后,才能向车主进行解释。(据《南方都市报》)

  过去,车主们质疑较多的是交管部门对某些路段的限速标准故意设得太低,但发生在河北遵化市区内这种质疑测速设备有问题的现象非常少见。公路测速是由摄录设备自动完成的,按说理应“公事公办”、“铁面无私”,可是13天时间内竟有1600名车主认为自己“被超速”,65岁的老太竟被拍到在市区内91公里的时速,这就不可思议了。对此,遵化市交警大队重新检测雷达测速设备后,却得出了“测速设备运行正常”的结论!难道是这1600个车主不约而同都说了谎话?正确的做法是,必须由中立的检测方来检测,比如外省的技术监督部门,比如具有检测能力的民营企业或社会组织等。如果发现有为赚取更多利润而故意做手脚的嫌疑,绝不能对超速记录一删了之,而应对违法者进行严惩。

  但更不可思议的是,当记者采访时,遵化市交警大队指导员声称“等厂商拿出一个正规检测报告后,才能向车主进行解释”!呵呵,让雷达测速设备的制造商自己去检测自己生产和安装的设备是否运行正常,然后把他们做出的结论作为政府交通监管部门的权威检测结论,再由此去判定1600名车主的投诉是实事求是还是无理取闹,请问,这是不是在开常识和法理的玩笑,是要检测千余投诉者以及公众的智商,还是想借此证明这个交管部门究竟不靠谱到哪种程度?

  根据以往媒体报道得知,许多城市道路交通监控设备的配套都采用这样的路径:交警部门和设备制造商签订协议,在给予厂商供货权的同时,让厂商先垫钱生产和安装拍摄设备,然后用罚款总额的一部分去还厂商的货款。遵化市交警大队是否也采用了这种办法?如果是,虽然解除了交管部门没钱购买设备的尴尬,但却充满疑问。请问,城市交通管理怎么就没有经费呢?车主缴纳的购车税哪去了?车主购买的汽油内附加的税款和养路费哪去了?更重要的是,这种“空手套白狼”的做法,必然换不来厂商的尊重和诚信。厂商本来就有挖空心思获取利润的冲动,当政府交管部门赋予厂商这么大权力和自由操作空间,而且采用“欠债者监管债主”的可笑监督举措时,能保证测速设备执法公平吗?

  还有,即使由第三方权威机构得出测速设备确实正常的结论,也不表明真的没有问题。发明、制造、购买车辆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提高出行效率,如果认为速度越低越正确,那就失去了汽车存在的意义。当然汽车也不能跑得太快,要根据是否有安全隐患去决定时速的标准,如果很短时间内竟然有1600辆车超速而且交通事故却没有增加,那只能说明限速标准不科学,不但浪费了汽油、交通设施、车主时间等宝贵的社会资源,而且表明交管部门管理粗放缺乏责任心。如果是这样的话,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向公众道歉并立即调整限速标准。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