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讨薪现场,为何会有女孩无辜坠亡?
19日中午1时许,河北省冀州市凯隆御景1号楼发生一起坠楼事件,一名年仅14岁的女孩袁某从该楼16层坠下身亡,其生前一句“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要回工钱!”成为家人永远的伤痛。袁某继父张某系凯隆御景工程包工头。在事发工地做工两年了,90万工钱却一拖再拖,手下50多名工人等着要钱,自己找开发商要却多次未果。目前公安部门已对有关人员采取控制措施,对事件展开调查。(1月20日《华西都市报》)
这是怎样一种讨薪之难,竟要赔上生命的代价?一切似乎只是意外,一切又似乎其来有自。在父母打拼的工地,在讨要工钱的现场,一位女孩自16楼坠亡。就这样,所谓劳资纠纷、利益纠葛,最终演绎成一幕血色的悲剧。类似事件虽极端偶然,却也同样不乏先例。恰是这种延续不断的“天灾人祸”,构成了一部无比沉重的现代讨薪史。
“女孩坠亡”案,无疑符合所有讨薪事件的发展路数。资方欠薪不还,劳方讨要无果。无奈之下,后者转而剑走偏锋,以跳楼等偏激手段,意欲胁迫前者就范……此一过程,自始至终充斥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也许侥幸讨薪成功,也许最终一无所获!而更大的风险在于,随着近年名目繁多的“讨薪手段”轮番使用,欠薪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得以不断强化。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后来人”的讨薪难度。
现实中,高度诉诸于“私力救济”的讨薪,已然成为一项细腻的技术活。如何威逼造势,如何规避风险?怎样审时度势,怎样自如进退?凡此种种,都有赖于讨薪者的临机决断与见机行事。而这,显然不是一位心智稚嫩的小女孩所能应付。置身于剑拔弩张的讨薪现场,却无必要的避险自护意识,袁某的坠亡悲剧,或许正是肇始于此。
包工头张某的讨薪之路,竟然成了一场全家总动员。妻子、母亲、女儿轮番上场,而结局实在太过悲凉。扶老携幼齐上阵,难道又是一种新的讨薪策略吗?试问,何必如此、何以至此?讨要薪酬,从一个人的战斗,变成一家人的战斗,到头来只是加重了,一丝悲怆意味而已——可以确信,无论农民工,抑或包工头,都不会从不断推高的民间讨薪门槛中得利。
关于讨薪,并非没有专门的公共制度兜底。比如说,申请劳动仲裁,向住建部门投诉,依法提起诉讼等等。但落实到现实中,讨薪者好像更加倾向于,采取个体抗争的方式。这一方面说明,固有的法定维权通道,成本太高、效率偏低;另一方面则说明了,整个社会未给予农民工足够的训练和引导,推动他们“走程序”来理性讨薪。
在各部门“联合督查农民工工资支付”的背景下,依然发生了讨薪致死的意外事故,这当真是无比讽刺的剧情。一位女孩的坠亡,或许只是意外。然而,确知的是,但凡劳动者群体未能形成组织化的博弈力量,不曾接受必要的、系统化的法律支援,他们的讨薪路,便难免沦为一次次的冒险。(然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