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语境下的挑剔心态也是一种监督
哈尔滨“1·2”大火已经扑灭,但其引发的“次生灾害”仍在蔓延。灾难发生时,哈尔滨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石嘉兴身穿一件价值不菲的羽绒服现身火灾现场,被网友称为“棉服哥”。石嘉兴所穿品牌羽绒服国内售价在万元以上,而石嘉兴回应媒体称,衣服是女儿由国外购买,不过人民币几千块钱。
一件名牌羽绒服又给官员“引火烧身”。网友追问怒气冲冲,官员回应小心谨慎。从“天价烟局长”周久耕到“皮带哥”李建国,这些年因为“吃穿抽戴”问题摊上事儿的官员并不少,民众对这方面的信息也更加敏感。一盒豪华香烟、一条名牌皮带、一块奢侈品手表,经过舆论聚焦、放大,官员很有可能就会遭到“劫运”。而在一些特殊场合,比如灾难现场,任何与现场情形不搭调的细节,比如官员的某个不恰当的表情,也会成为刺激公众神经的导火索。
火灾现场哈尔滨这名官员所穿的名牌羽绒服到底有多大问题?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剥离一下灾难语境。作为哈尔滨市委常委,一个厅级官员的收入能不能消费起一件名牌羽绒服?国外代购几千元也好,国内专卖上万元也罢,单单看这件名牌羽绒服,并不是官员收入“不能承受之重”。在东北,因为保暖需要,冬天穿一件质优的羽绒服并不是过分要求,只要自己的合法收入足以支撑其消费,这件羽绒服本身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哈尔滨道外区北方南勋陶瓷大市场仓库1月2日着火,大火持续了20多个小时,造成11层高的建筑坍塌,5名消防员牺牲、14人受伤。如此惨痛的后果公众足以痛心,而随后哈尔滨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哈尔滨”发布的消息通报中,全文585个字有258个字都在说“领导高度重视”,更是引得舆情汹汹。在这样的灾难语境下,官员的言行举止、“吃穿抽戴”等细节都会激发公众的逆反心理,于是便有了公众“羽绒服都穿这么贵,真不知道其他东西能用到什么价位”的诘问。
灾难语境放大了公众对官员的挑剔心理,不过我们没必要对此刻意遏制。因为,尽管这种自发意识的挑剔可能会“过度联想”甚至“无厘头”,但它首先是对官员的一种监督。如果官员畏惧公众的挑剔,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才能重视公众的诉求。值得注意的是,当灾难语境放大公众对官员的挑剔心时,媒体舆论有没有必要去“过度配合”?一件名牌羽绒服穿在平时合情合理,穿在灾难现场就成了问题。而它又真的算得上“问题”吗?如果舆论过于配合,网友很有可能会忽略重点,无暇顾及那些真正的问题,身陷盲从的挑剔之中。在“挑剔”与“监督”之间,每个人都应该更理性一些。(陈方)
- “饮用水如墨”的连续剧,还要演多久2019-01-11
- 哈尔滨大火能"烧"醒谁2018-08-28
- 还有多少“争议收费”可取消2014-04-16
- 莫让冷漠“凉”了助人者的一片热心2013-12-04
- 哈尔滨公款吃喝“回潮”警示啥201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