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公开"纪委暗访"暴露的是官场病态

2014-09-06 16:45:00 来源:天府评论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有记者在河南新郑市一政府部门采访时偶然发现,该省纪委到新郑市暗访的消息赫然出现在该政府部门办公室黑板上,"省纪委已来我市暗访,加强上班纪律,每天打扫个区域卫生,不定时抽检。" 事后媒体向河南省纪委求证,纪委回应称没有暗访,并表示要调查此事。(9月5日人民网)

  "纪委来暗访"与"距国家暗访组来黄检查只有98天……"、纪委春节期间暗访公务员上班情况等如出一辙。其共同的特点就是"暗访"二字,可如此事前招呼,"暗"又从何来?让人倍感糊涂的是暗访咋就成了暗示?这到底是来访还是没来访呢?依笔者看,不管最后是来或没来的暗访,都反映出来的是一种官场病态。

  不管是事前的通知也好,暗示也罢,如果真成为了现实,也就是说暗访已无"暗"可言,那么又是谁将暗访的消息传递出来的呢?制定或执行暗访计划的相关部门到底是有心还是无心将信息传递到被暗访的单位呢,依笔者看,有心、无心都说明其原则性不强,组织纪律性丧失。传递这一消息的目的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的官场文化,就是明示对方做好迎接、招待的准备,暗访结果好坏就在其手中,这样的暗访结果其实不说大家也已清楚,就是投桃报李,皆大欢喜。二是明确的传达暗访就是做形式,提前告知,做好应对,规避检查,达到你好、我好、大家好效果,也增添了其年终工作总结汇报的"含金量",什么全年暗访了多少单位,暗访了多少人次等云云,其实际效果咋样已不言而喻。

  如果广而告知的暗访光打雷不下雨,"暗访"膏药满天飞,单位把此当作对干部职工的管理"法宝"和"兴奋剂",甚至还乐此不疲,这样的做法与"狼来了"何异?久而久之,不仅让单位部门的管理陷于十分尴尬被动,而且还让纪检部门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最终伤害的岂不是自己的形象?如游戏般的暗访,却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笑话,徒增群众的反感。

  退一步讲,如果对干部职工的管理都到了完全依靠纪委的地步,纪委成为了监工,那又何尝不是单位部门行使管理职能的失败,还何谈敢于担当?更不用说对"三严三实"要求的践行。反过来说,难道是因为暗访才有加强纪律,打扫卫生?难道是因为暗访才有坚持春节到岗?难道是因为暗访才有了所谓的集中整治?为什么在一些地方存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马屎皮外光的现象,从中我们应有所感悟。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还屡见不鲜,什么文明城市检查的暗访、医院乱收费的暗访、学校收费补课的暗访等等,往往是暗访人员未到,而暗访消息却捷足先登。究其原因来看,在于根深蒂固的形式主义,这种广而告知的暗访就是一种官场病态。

  笔者认为,反"四风",转作风,就要从这种吹毛求疵的"暗访"广告抓起,绝不能在反对形式主义的时候,让新的形式主义抬头,更不能出现以新的形式主义去反对形式主义的畸形心态。勤政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本是为民服务的工作常态,岂是临时抱佛脚的一阵风?咱们的相关单位部门、党员干部难道不应为此官场病态真正地望、闻、问、切,猛药治疴?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纪委暗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