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条例怎样“顺产”
6月30日是国务院要求《不动产登记条例》出台的最后一天。但根据国土资源部5月通过的立法计划,《不动产登记条例》已由6月底前出台变为6月底前力争报出送审稿,年内完成立法。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不动产登记条例》要延期,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出台。
不用去看各种内幕消息和专家分析大概就能猜得出来,《不动产登记条例》的立法过程是比较曲折的,由于该条例牵扯到多个部门利益,不仅部门利益会成为一种阻力,而且该条例触及某些官员的利益,也会制造一些阻力。另外,由于原不动产登记都有相应的法律依据,条例必然与现行相关法律存在某些冲突。
《不动产登记条例》能否从“难产”变为“顺产”,关键在于如何突破各种阻力,并提高修法的效率。首先,应公开条例草案最具争议的部分,让公众参与讨论。
无论是解决内部争议,还是破除某些阻力,都需要阳光照进来。一方面公众对内部争议可以起到“裁判”的作用——相信公众的智慧可以帮助有关部门化解分歧。另一方面,一旦开门立法,某些阻力就难以发挥作用,因为舆论的影响力还是很大,恐怕某些阻力制造者不敢把自己的利益企图公开化。
其次是需要更有效率的协调机制。今年2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由国土部牵头九部门建立不动产登记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应该说,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之一就是协调相关部门利益。但如果作用没有最大化发挥,就会影响效果。笔者建议,不妨围绕不动产登记建立更高规格的协调机制,既协调各个部门的利益,又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利益。
其三,提高相关法律法规清理、修订的效率。目前,与不动产登记有关的法律法规很多,比如说《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房屋登记办法》、《草原法》、《森林法》、《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等,如果不及时完善相关法律,即使《不动产登记条例》出台了,也面临制度“打架”的尴尬。所以,凡是《不动产登记条例》与相关法律可能存在冲突的地方,应该早日建议全国人大进行修订,为《不动产登记条例》的出台、实施铺平制度之路。
对于《不动产登记条例》“难产”,我们可以有两种理解,“难产”是因为谨慎,避免草率、仓促。但是,“难产”也会影响公众对这部条例的信心——既然制度都“难产”,制度执行恐怕也阻力重重。(冯海宁)
- 不动产登记难产源于权力难剥离2014-07-14
- 法制日报:不动产登记条例“难产”需要变“顺产”2014-07-02
- 辩证看待“以人查房”2014-06-03
- 期待“以人查房” 早日照进现实2014-06-03
- 不动产登记须打破利益藩篱2014-04-28
- 不动产统一登记,走快走好2014-04-23
- 住房信息联网还要延迟多少年?2014-03-21
- 没想到住房信息联网如此艰难2014-03-19
- 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多重正效应2014-01-14
- 人民日报:终结不动产“信息孤岛”意义深远201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