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被中国赋予更加重要的职责与使命
2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职业教育振兴。
在中国当前的现实国情下,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职责与使命。对于寻机“转弯”的经济结构、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亟待加速的教育改革这几项紧迫任务,人们期待职业教育能够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决定提出要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注意到了决定中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强调,“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从过去靠投资、出口向内需、投资协同拉动转变,急需技能型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决定将从一定程度上为经济深度调整做好人才贮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高职大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甚至超过众多“211”院校。
“为什么会如此?就因为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的发展道路,核心就是以就业为导向。”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说,“决定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指导性更加明确。”
此外,决定还强调对初、中、高级的技术工人加强统筹、进行分类推进培养。
“这样的要求很及时也很细致。”莫荣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初级工人人均拥有1.4个就业机会,而高级技师则有2.6个就业机会。
高职毕业生持续发展后劲足,就业3年后月收入翻了一番以上,58%的人获得职位晋升,自主创业比例高于本科和研究生……说起这些,葛道凯的脸上写满欣慰。
但是,据记者调查,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阻碍依然不少。一些地方高职院校的生均经费远低于本科生,一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历史欠账”很多,还有一些院校由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职能分散,教育资源难以实质性融合。此外,受“劳力者地位不高”的传统观念影响,很多院校在招生时依然要“三喊五请”。
广东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邓庆宁说,决定对市场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首次进行了明确的定位,不仅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也拓宽了未来的改革空间。
“职业教育是教育领域与经济、市场联系最紧密的,教育要突破,职业教育或许是突破口。”葛道凯说。
- 职业教育应注重职业内涵2019-02-27
- 211和985转职教并不“跌份儿”2014-07-02
- 高职“升本热”亟待降温2014-06-30
- 职业教育发展不能丢失本色2014-06-30
- 让职教生“出彩”需转变错误观念2014-06-25
- 奏响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时代强音2014-06-24
- 职业教育不再是“备胎”2014-06-24
- 职教“工士学位”可在决策层面探索2014-06-24
- 广州日报:“工士学位”担大任先要扭转社会偏见2014-06-23
- 首个“工士学位”,意义远超一纸文凭201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