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节俭养德与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

2014-05-30 15:31:00 来源:光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现阶段的中国,人民群众生活有贫有富,个人需求有多有少,为什么节俭节约必须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要求?这是我们在全民节约行动开始之前,必须在思想上加以廓清的关键问题。

  有些人认为,贫穷自然需要节约,富裕之后浪费一点无可厚非。其实不然!在文明程度远不及今天的古代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尚且遭人谴责。我们生活在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且有许多人民群众生活相对贫困,厉行节约,帮扶援助带动后富,这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先富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其实,节约不仅仅因为贫穷的存在以及物质生活尚未达到极大丰富,它更是一个文化和价值观的问题。在古代,孔子很早就赞叹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的节俭生活具有“贤”的品格,诸葛亮则高度概括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国外,诸如“奢侈乃德义之灭亡”“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等名言谚语也数不胜数。由此看来,节俭养德是古今中外共同的价值认同,自然也与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互为表里。

  节俭是一种和谐观念。中国人对待万事万物历来讲求“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和”所追求的是一种中道的平衡。不苛刻不吝啬的节俭,正是这样一种中道观的表现。节俭也是一种平等意识。中国古人从“亲亲、仁民、爱物”,最终发展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朴素的平等意识。我们吃穿住用行所耗费的每一件物品,都是天地间与我们平等的一分子,节俭用度,爱物惜物,这是平等意识的日常表现。由此观之,节俭也是一种爱、一种敬、一种诚、一种善,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践行节俭,也就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社会中每个个体,无论民族、无论地位、无论贫富,所共有的精神家园。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厉行节约,在节约中感受其内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美德与力量,进而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这是我们此次全民节约行动应有的自觉意识。(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