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别再留恋“包分配”的美梦了

2014-05-21 14:07:00 来源:长沙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期,上市公司中石油旗下最大的、最“古老”的油田公司——大庆油田出台新招工政策:老职工的子女如毕业于“二本”非石油专业或“三本”将无法直接“接班”,而要通过考试。部分职工及其子女集体表示反对。这是那个以王进喜为标志的激情迸射、高歌奉献的遥远年代,与推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当下时代的一次对撞。(5月20日《新京报》)

  在许多人看来,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包分配”一词,已只留存于记忆中。谁曾料到,现在它竟被大庆油田职工作为“维权”口号与诉求目标。这无疑让人产生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今夕是何年,为何还会有如此的“奇葩维权”?

  大庆油田招工新政,被人戏称为“厘米般改革”、“柔式改革”,是有其道理的。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政只是“触犯”二本非石油专业及三本以下的毕业生的利益,那么,对于一本及二本石油专业的毕业生呢?报道虽未明言,但我们不难看出,想必依旧是来者不拒包分配。这说明,大庆油田的职工子女,只要考上一本及二本石油专业,就有一个“铁饭碗”等其来捧。“傍着”大庆油田这样的“高富帅”,其职工及其子弟就能沉浸在幸福的蜜缸里。事实上,类似的抗议已不是第一次在大庆油田发生。2010年,大庆油田因招工人数只有400多人,远远不能满足职工子女实际就业需求,同样引发过声势浩大的抗议行动。

  众所周知,从1986年10月1日起,国家规定国企招工,要“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但在大庆油田,这一制度一直失效,以致每一次招工政策的细微变动,都招来强烈抗议,导致改革流产。这说明,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当下,“老子打江山、小辈来继承”的陈旧思想仍阴魂不散,部分国企改革滞后又是何等的严重。“包分配”制度,除了伤害社会公平与公正外,无法确保每名职工的素质与能力,势必降低企业市场竞争力。而现实的境况,也对此印证不爽——中石油年报显示,中石油的员工成本从2004年起一路走高,而利润则从2006年中出现下滑。中石油从利润考虑,要求用工数量从之前的180万降至140万人,但每年的用工递减还不能达到这一要求。

  变则通,通则久。大庆油田出台新政,虽已迟缓,却也算是新形势下的一种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其意图是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打破用人体系过于封闭的现状,激活僵化的用工机制,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笔者认为,对大庆油田而言,必须吸取前几次改革失败的教训,改革之刀必须精准快地砍下去。如果你今天为某些人就业大兜底,那么无疑是在为明天的改革制造阻力。对于那些仍在“力争”的油田职工而言,也应尽早从留恋“包分配”的美梦中醒来。试问,如今外面世界如此多彩,为何还要让子女继续“死缠”着油田呢?何不离开油田这“一亩三分地”,去享受更精彩的人生呢?总之,作为逆市场化行为——“包分配”真的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去了。(屈金轶)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