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于批评者也要习惯于被批评
5月9日上午,在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县委班子成员给县委书记王新军结合具体事例提了很多批评和意见。这些意见主要集中在作风武断、一言堂、大包大揽等三方面。兰考县县委书记王新军说:“我干县区委书记十几年了,从来都是我批评别人,这次尝到了被别人批评的滋味”。(5月12日《郑州晚报》)
像县委书记这样的主职领导,之所以习惯于批评,是因为批评是推动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是行使领导权力的具体体现。但是由于这种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与约束,久而久之,就只习惯于批评,而不习惯于被批评了。
领导不习惯于被批评并非个别现象。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次调查表明,82.9%的受访者认为“领导”最不能接受批评。在一些地方,之所以违反党内民主的人和事时有出现,主要是一些“一把手”权力过大,缺少监督,只习惯于批评,不愿意接受批评,形成了独断专行的“一言堂”,由此埋下了失误和腐败的根子。
日前媒体披露的广西永福县委书记用“易经”算出发百万补贴的荒唐事,就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件事中,虽说县里的常委也开了一个小型会议,但对于公然违反中央规定滥发补贴的行为,县委常委大多习惯了黄永跃的“一言堂”,没有旗帜鲜明的反对,没有尖锐严厉的批评。于是,这样荒唐而错误的决策竟然得以通过。试想如果这个县委每次党内生活都能做到严格规范,有实质性内容,不好的苗头就容易被及时发现和纠正;如果班子成员之间都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动真较真,即使是主要领导坚持己见,也很难一意孤行,也就不会铸成大错。
其实,批评上级、批评领导并不难,难的是有健全的机制保障。现在有不少人不愿或者不敢批评上级、批评领导,固然是有一些人奉行好人主义、明哲保身,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些领导干部容不下下级和群众的批评,闻过则怒,睚眦必报。长此以往,民主气氛就会日渐稀薄,党内生活就会流于形式。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被历史与实践证明的有效的制度安排。类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领导班子动真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意义不仅在于发现了几个问题,更在于重新拿起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的武器,用实践激活了批评意识。一旦批评者开始习惯于被批评,就会自然而然地营造出批评的氛围。唯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一点一滴养成良好的民主作风,才能让批评者不断改进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真正成为一名有感召力和公信力的领导者。(尹于世)
- 县委书记可以当“网红”吗2016-06-23
- 抓住“两情”,把握“两线”,不负重任2015-07-27
- 县委书记如何当好“四个人”2015-07-02
- 解县委书记“围猎之困”关键要依法治权2015-02-12
- 给拉二胡的县委书记一点宽容2014-10-19
- “四风”批评莫拿怪味当辣味2014-06-20
- 愿这样的批评是发自肺腑2014-06-18
- “敲门权”点通了官民互动的任督二脉2014-05-06
- 别把“甜头”当“苦头”2014-04-08
- 望“自带被褥下乡”成常态201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