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景区“白条客”不能一晒了之

2014-05-07 17:30:0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五一”期间,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纷纷采取行动,严查顶风违纪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中纪委对各地查处情况的通报表明,在浙江绍兴的知名风景区,发现了一些由当地有关单位出具参观介绍信,免费或门票欠单的旅游“白条客”,有52人凭此类“条子”进入景区。(5月5日《法制晚报》)

  反腐倡廉需要“老虎苍蝇一齐打”。中纪委晒出“五一”违纪账单,就是说到做到,对各种腐败滥权现象持“零容忍”态度的有力证明。像浙江那样,节日期间查一查权力买单的景区“白条客”,在其他地方可能同样有此必要。而我觉得,查了之后,仅是向公众通报哪些单位打了“白条”,显然还不够给力;最好能再进一步,晒一晒“白条”是怎样“炼”成的。

  风景旅游区不是谁家的私有财产,如果规定凭票进入和观赏,理应一视同仁、没有例外。而媒体披露的情况是,在绍兴的几个风景旅游区,既有像“绍兴市人大参观券”、“绍兴市旅游委员会景点参观介绍信”这样堂而皇之的旅游“白条”,也有如“绍兴柯岩风景区VIP客户门票欠单”之类表述隐讳的免费证明。尤其是后者,“白条客”数量往往一“欠”就是十余、数十人之多。而“介绍”也好,“欠单”也罢,如果不是以权谋私,十有八九便属公款消费。

  景区“白条客”不能一晒了之。这是因为,晒出的这些“贵宾”或“贵客”,无疑只是其中的极小一部分。那么,作为各地的纪检部门,理应举一反三、顺藤摸瓜地去深入追查,在中央八项规定、力纠“四风”等的持续发力之下,为何还有景区“白条客”的活跃身影?这到底是“习惯成自然”的难舍权力自肥,抑或是改头换面的变相公费旅游?

  譬如,被查到的三张“绍兴柯岩风景区VIP客户门票欠单”中,一张来自绍兴县柯岩街道,18人;两张来自绍兴市柯桥区粮食局,共20人。人们不禁要问:这些“VIP客户”所欠下的门票费用,将来会通过何种渠道来“妥善还账”呢?假如再去查查这些单位历年的公费支出账本,要是根本找不到“旅游欠单”的款项与名目,试问谁能相信其中绝无“猫腻”呢?

  节日期间查到的景区“白条客”,足以警醒有关部门,反腐倡廉是一场“攻坚战”,既需要强化自律,更离不开严格监督和严肃追究。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做“正人先正己”的表率,勇于割舍一切权力自肥的“习俗”与“传统”;另一方面,不妨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权力监督的“天眼”阵列,防止和杜绝各类“腐败白条”。一句话,只有“高压线”还不够,必须让其时刻“带上电”,如此才能真正起到“杀一儆百”的震慑之效。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