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机遇的“难”字包装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产能严重过剩、资源枯竭忧患日重、第三产业尚未壮大,这样的传统工业地区转型出路可能在哪里?产业转型的机遇该向何处寻?常见的思路,是挖掘潜在优势,寻找比较优势。可对资源枯竭地区来说,这多半是望梅止渴。
徐州科技园区嫁接安全产业的发展路径,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从发展的薄弱处着眼,从转型的困难处入手,结果找到了一片意想不到的发展蓝海。在传统意义上,安全生产只能增加成本、有进无出,徐州不失时机把它做成了一个产值超过500亿元的未来产业。实际上,我国安全生产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安全产品产业化水平不高有莫大关系。徐州此举既惠己惠人,又有利于安全生产和产业支撑走上良性互动轨道。
要打开另一扇门,固然离不开一定的现实条件——就像徐州周边有市场需求,自身也有技术和人才储备,但如果没有发现机遇的眼睛,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这些资源、所谓机会只会处于潜伏状态,难有拨云见日的那天。机遇的包装上往往写着“难”字,有没有智慧看穿它、有没有勇气拆开它,正是对各地执政者、改革者的深层考验。(鲍 丹)
责任编辑:鲁珊珊
- 拓展“银发经济”新空间2019-10-29
- 坚持包容导向,拥抱世界的丰富多样2018-11-22
- 警惕机遇背后的“黑天鹅”“灰犀牛”2018-02-22
- 从《长城》看中国电影的战略机遇2016-12-19
- 从《长城》看中国电影的战略机遇2016-12-19
- 正视劳动力短缺的机遇与挑战2014-06-21
- 中欧关系的三大战略机遇2014-03-24
- 治霾机遇你抓得住吗?2014-03-10
- “中国机遇论”越来越抢眼201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