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别让创新被“文件”打败

2014-03-21 10:13: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日前,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在阿里巴巴技术论坛上无奈地表示,“有时候,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一份文件”。舆论普遍认为,马云这番话是对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央行文件”所作的回应——此前,央行向第三方支付企业下发《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和《手机支付业务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和担忧,给正要启动上市计划的阿里巴巴带来巨大冲击。

  马云以吐槽的方式回应舆论,道出了众多新兴产业创业者的无奈,也因此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当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试图用技术革新改变世界时,他们不仅要面对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不仅要在技术升级换代方面费尽心思,还需要防范权力过度干预所致的政策不确定性风险。以前,确实有一些企业,原本准备在资本市场大展身手,但刚崭露头角就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文件”扼杀在了摇篮里。

  2013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以余额宝、二维码支付为代表的新型金融产品横空出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写了中国的金融格局。这些创新型产品,给公众创造了“坐在家里把钱赚了”的机会,也为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活力。金融业与互联网的结合,被视为新形势下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亮点。但正当企业和公众都期待创新能带来更多红利时,有些旨在防控风险的“文件”出现了。

  不可否认,诸如互联网金融之类的创新产品,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在发展的初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也蕴含着一些不确定风险。但需要强调的是,新生事物的发展本来就是个“试错”的过程,只有大胆地容忍他们犯错,才能从中汲取教训,进而更好地促进事物的发展。如果仅仅因为可能出现错误和风险,就粗暴地将创新扼杀在摇篮里,最终结果是消灭了风险也消灭了创新。

  在强调发展方式与政府职能双向转型的大背景下,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艰难转型的探索中,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的关系,是监管部门必须谨慎作答的一道必答题。有关部门只有摆正自身位置,规范权力运行方式,依法依规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事项,才能进一步激发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在制定和出台“文件”时,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各行业发展规律,不能成为市场创新的阻力。

  最新消息称,面对社会各界的强烈质疑,央行明确表示《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草案短期内不会发布实施,此前被叫停的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也将在第三方认证安全后放行。给创新放一条“生路”,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事实上,这件事对相关职能部门来说也是一种教训,在今后制定“文件”之前,只有充分征求民意和经过科学论证,才能实现决策科学化,也才能实现政令畅通。 (刘璧洁)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