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上市可助推资本市场改革“芝麻开门”
发酵多年的阿里巴巴上市事宜终有眉目,其宣布启动“赴美”上市本属意料之中,却引发轩然大波。这一案例给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以及创新、风投行业的成长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
阿里巴巴选择当前启动上市,既有京东、新浪微博等“同侪”扎堆赴美IPO的市场盘面压力,也想抓住美联储量化宽松未完全退出前美股流动性盛宴尚在的时机实现高估值上市,还有马云团队希望主导企业控制权等考量。根据阿里巴巴与雅虎此前签订的协议,阿里巴巴有权在IPO时回购雅虎剩余持有其股份的一半,前提是阿里巴巴在2015年12月前进行IPO,留给马云的时间并不多。
更值得深思的是阿里巴巴等科网明星企业为何纷纷选择“绕道”赴美上市。阿里巴巴赴港上市遇阻与其“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制度有关,但是阿里巴巴们注册地在境外、引入境外风投企业资金等“洋家情”决定了,瞄准时机登陆纽约上市是其“孩提时代”的梦想,要想登陆A股则需跨越法规门槛。中国在适当时机推出A股国际板、留住“洋”背景的优质企业并让国人分享企业红利将是重要的制度性建设。
中国决策层对此已有考量。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近日透露,国务院已经作出了将“新三板”扩大到全国的决定,今年还将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将区域性股权市场纳入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天方夜谭》中的阿里巴巴多次躲过四十大盗的追杀,现实世界中今日的科网巨头往往有着筚路蓝缕的创业昨日。处于创业初“烧钱期”的高风险科网企业往往不符合A股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盈利门槛要求,境外善于发现价值洼地的风险投资(VC)机构则敢于在创业初期“送金”,也让其在日后有机会大笔“吸金”。
若能在本土“黑马”企业申请上市时展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多元化的制度安排或许能吸引部分“黑马”留在A股上市。肖钢近期表示,要改革创业板制度,允许尚未盈利但符合一定条件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创业板发行上市。
在本世纪初的网络股泡沫破灭后,业内人士发现,国内呈现VC相对偏冷、私募股权投资(PE)相对更热的局面,PE更看重在企业成熟期“锦上添花”,但未必能在企业初创期及时地“雪中送炭”。中国需鼓励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供血,也需要为具有前瞻性思维的风险投资家提供成长土壤。若想把科网“黑马”留在国内上市,需要打造中国的硅谷和支持硅谷的融资环境,以摆脱“西风东借”。
阿里巴巴们选择购买登陆美国的“船票”,不仅是看重美国市场盘面大的“硬实力”,也是看重美国作为科网企业金名片的“软实力”。美国拥有发掘科网企业投资价值的一流慧眼,具备专业的投资分析团队,崇尚鼓励创新、接受新商业模式的探索精神,还有完善的信用环境和严厉的监管体系。企业选择上市考虑的不仅是经济利益,也包括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和拓展未来市场。中国在做深、做强国内的资本市场上仍有空间。
打造中国的硅谷非一日之功,制度建设往往是渐进式的,信用环境等配套功力的升段也需时日,因而当出现新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我们无需哗然,而需思考如何做好自己的功课。毕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资本市场资历尚浅,需要全方位的改进与提高。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芝麻开门”之际,可能就是未来科网“黑马”追捧A股上市之时。
- 谁导演了上市公司的“灾难片”2019-11-14
- “中国男足限薪”是对扭曲市场的矫正2018-11-29
- 绝不允许贫困县摆“阔”2018-08-08
- 狠治基层环保失职渎职行为2018-04-23
- 上市公司热衷理财让实体经济无语2017-08-02
- 故宫手机 警示傍名营销2016-12-22
- A股若纳入MSCI指数功在长远2016-05-24
- 公交色狼“揩油”,“擒狼”只靠勇气?2015-07-02
- 上市公司别追星巴菲特2015-06-08
- 别被某些上市企业的更名忽悠了201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