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用工荒”与“就业难”

2014-02-19 11:24:00 来源:北京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劳务市场的新闻有很强的季节性。比如,春节刚过,往往是低端的用工企业大喊“用工荒”,家政、保洁、保安、餐厅服务员,几乎都急切招人。而每年春夏之交,大学生毕业前夕,则是一波“就业难”的喊声震天价响。新闻不愁没有,几十年都是这么轮回,去年的新闻拿到今年来重新刊发,也看不出有何不同变化。

  今年似乎要有一些变化。本报上周五刊发一篇记者采写的劳务市场“现场特写”,其中有几个生动的细节:一、“一个月2000块,包住不包吃,4个人一屋,有暖气,挺暖和的……”求职者以“太少了,干不了”直接拒绝招聘方。二、“我在老家开铲车,一个月工资还有5000多块,到了北京,如果赚的还不如这个多,那还出来干吗?”来自山东的孙师傅没有料到,北京的工资水平相比老家并没有多大优势。他还说,他老家那个小乡镇,圆通和顺丰招快递员,听说干得好的,一个月也能拿五六千块。三、保安员、理货员、停车管理员等职位,给出的工资没有超过3000元的,几位务工者对这个收入全都不予理会。

  用工单位看过新闻明白了吧:您给人家的工资太低了,您就招不上人来了。市场博弈就是如此,用工单位总是想用最低的工资招聘最好的人才,而打工者则是不能满足心理价位的底线宁可不干。要解决用工荒,政府没有多少招数,主要是企业多给点工资,少赚点利润。多发工资还招不上人来,说明工资还不够高。这年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出卖灵魂或是出卖肉体,起码一条是这些人觉得值了。我一直对那些大喊“用工荒”的企业不以为然,“又让马儿快快跑,又让马儿不吃草”,怎么行?凡是喊“用工荒”的企业,可以说是开出的价码太低了,没有吸引力,企业本身就不具备招人的实力。

  “就业难”则是另外一面的问题。您的本事不够,为企业赚钱的能力太低,又想要求高回报,肯定没有人用您。现在是市场经济,埋没人才的事情不太多了。除非自己甘心被人埋没,否则,很难有一个企业能够把人才长期荒置不用。事实上,即使是国企或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也在面临着人才的竞争,总是用一堆蠢材,早晚也是要垮台的。

  学过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人都知道,企业赚取的利润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一个企业赚取的剩余价值越多,这个企业的利润越多,发展得越快。企业要多招员工,才能多赚取剩余价值。一个地方也是如此,把地方的人都用起来,这个地方就可以多收税,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留在本地。那些大批向外输出劳动力的地方,同时也把税收和剩余价值输出送给了用工地区。为什么有的地方越来越穷?人都出去了,哪里还有税收和剩余价值?不是说“人口红利”吗?您主政的地方连人口都仅剩下老弱病残了,何谈“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无非就是剩余价值的另一个说法。(苏文洋)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