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治污部际协调体现“同呼吸”行为准则

2013-12-10 10:58: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今日社评

  本报评论员 樊大彧

  面对雾霾常态化的严峻形势,作为个人随意“吐槽”或指责他人很容易做到,但反身思考自己的衣食住行并作出改善,却并不容易。然而这种“不易”,恰恰是“同呼吸”的关键,也是这个社会最需要的改善动力。

  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首次部际联席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对今冬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分工。就在上周此次部际协调会议召开的同时,我国中东部地区遭遇大面积连片雾霾污染,多地启动了应急方案。

  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首次部际联席会与今年入冬面积最大、程度最重的雾霾污染“碰头”,只是时间上的巧合,但也让这次部际联席会受到舆论的更多关注。公众期待有关主管部门有力地承担起治理责任,迅速拿出有效举措减少重污染天气,使全国空气质量得到总体改善。

  从国家整体部署上看,部际联席会是对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组织机制上的响应。《计划》提出减少多污染物排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十条措施,力促空气质量改善。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雾霾灾害天气的形成,除了与扬尘、燃煤取暖、机动车尾气等污染物有关,来自企业的工业排放更是一个重要因素。治理大气污染任务重、难度大,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在治理过程中,首先必须付出“努力”的两个主体就是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以环境代价换取“GDP”是没有意义的,但我们的社会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必须坚持发展。因此,对环保负有主要责任的环保部门,对经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的发改委、工信部及相关企业,他们之间的有效协调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重要。环境保护部门与主管企业的政府部门之间及时通报有关环境工作的进展,强化部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必须成为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部际之间的协调机制,有利于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2013年前10月,国家环保部公布的“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月度排行和季度排行显示,全国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半数以上都来自河北。大气污染具有相互影响的特点,来自河北的污染物对北京的空气质量有很大影响。河北的“教训”,从反面展示了环保部门与经济主管部门建立协调机制的必要性。不合理的工业结构是河北省环境恶化的元凶。由于此前没有合理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河北一些钢铁企业几年来一直玩着“拆小炉换大炉”的套利游戏,钢铁产能也越淘汰越多。有一家唐山钢企在2010年被工信部列入淘汰落后产能钢铁企业名单,这家企业于是拆除两个高炉,获得数百万元的财政奖励资金,之后又建了两个更大的新炉,污染更重。从河北钢铁企业此前野蛮生长并造成严重污染的教训中,不难看出环保部门与各级经济主管部门沟通合作,对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在大气治污中,建立部际间的协调机制,体现了防治大气污染人人有责和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环保部门在落实国家减排目标、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无疑要承担主体责任。但如果没有其他政府部门与之“同呼吸”,我国的环境状况很难改善。高耗能、高排放产能的淘汰,环保技术的创新开发与产业化等等,这些对治污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举措,很难凭借环保一部门之力完成。

  防治大气污染人人有责和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不仅要体现在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中,也应该体现在每一位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中。面对雾霾常态化的严峻形势,作为个人随意“吐槽”或指责他人很容易做到,但反身思考自己的衣食住行并作出改善,却并不容易。然而这种“不易”,恰恰是“同呼吸”的关键,也是这个社会最需要的改善动力。

责任编辑: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