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警惕CPI年末冲撞调控“上限”

2013-11-25 14:59: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市场一度预测10月CPI同比涨幅将低于9月的3.1%,然而最终结果却是同比上涨3.2%。10月超预期的物价上涨预示,今年最后两个月,CPI同比涨幅可能会摸高至3.5%这一调控“上限”。由于今年CPI表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因此全年CPI应可控制在3.5%以内。

  在二季度经济减速的时候,大家的主要关注点只是增长问题。然而总理随后的表态却让大家认识到,虽然经济减速,但物价问题仍然不可忽视。在7月16日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总理说,宏观调控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

  年初以来,研究机构对今年物价走势的认识有过反复。在年初的时候,由于认为去年四季度经济复苏至少会延续到今年上半年,所以各方普遍对今年物价上涨压力看得比较重,认为全年可能会在3%到3.5%之间,下半年个别月份甚至突破4%,也因此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3.5%的CPI涨幅目标。可现实情况是,一季度开始经济再次探底,导致物价上涨的压力小于预期,前三季度CPI同比涨幅不过2.5%。然而,随着下半年经济再次回升,通货膨胀的压力也接踵而来。

  做出CPI在后两个月可能触摸“上限”的判断,主要基于对10月数据的解读。受10月以来节假日因素消退以及天气转好带动蔬菜供应增加影响,月内主要食品分项价格环比都出现了较明显的回落,导致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4%。这让市场在数据公布前一度以为物价压力会下降,谁知道10月非食品价格却出现超预期上涨。从历史数据看,10月烟酒、居住、交通通信价格环比会季节性减速,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价格环比有涨有跌;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环比与上月基本持平;医疗、保健、个人用品环比最近两年出现减速。再考虑到9月最后一天成品油价格下调及节日期间高速免费对交通价格向下的带动,非食品价格环比即使上涨本也应该涨幅有限,可最终结果是环比上涨0.3%,七大类中五涨一降一平。

  10月数据告诉我们,当前物价上涨压力正在增大。那么从11月、12月的情况来看,随着气候变化以及生猪疫情的发酵,食品价格的回落只会是暂时现象,一旦食品价格再次上行,CPI上涨也将进一步加快。据商务部监测,11月11日至17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小幅回升,其中猪肉价格由降转升,比前一周上涨0.4%。同时,消费也在明显恢复,尤其是餐饮消费。数据显示,虽依然低于整体零售增速,但10月餐饮消费增长已经较上月出现回升。还有一个技术因素需要考虑,CPI是从去年10月开始逐步上扬的,这就意味着以前一直回落的翘尾因素将从今年10月开始变为正增长,从而拉高月度CPI同比涨幅。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后两个月的月度CPI上触甚至突破3.5%的概率就会增大。

  《中国经济学人》10月对超过100位经济学家的问卷调查显示,55%的经济学家认为四季度价格水平会不断上升,44%认为基本持平,只有1%认为会下降。和6月调查结果相比,经济学家对物价上升的预期有所上升。正是看到了当前物价上涨压力的增加,近期货币政策表现出中性偏紧,市场流动性从10月中旬开始收紧。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更是首次使用了“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这样的表述,体现出调控当局对物价上升的警惕。 (方烨)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