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李大妈”买外汇的人民币从何而来?

2013-11-07 15:35:00 来源:北京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本周一,《中国青年报》刊登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教授兰纪平文章《人民币升值,钱却为何越来越不值钱》。

  兰纪平教授的文章比较通俗易懂,力图用身边活生生的例子解释人民币贬值的问题。遗憾的是,几乎如同所有此类文章一样,对人民币贬值的原因仍然隔靴搔痒,没有触及到这个问题的实质,或是说一个根本的原因。

  为了说明货币购买力和汇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兰教授讲了个“李大妈”的故事——

  李大妈在市场上买大米时,发现此时大米已经是3.30元/斤了,她记得这种大米在2005年为1.90元/斤,因此,可算出该大米的物价指数为1.74,8年期间年平均上涨9.2%。就购买大米的能力而言,与2005年的1000元相比,2013年的1000元已缩水至576元,即人民币对内贬值了。

  但当李大妈去中国银行购买外汇时,她又看到当前汇率已是6.1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她用1000元可购入162.07美元。她记得8年前8.2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当时1000元人民币只能购得120.77美元。8年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34%。今天,她手中的人民币可换更多的美元,就交换美元而言,汇率上升使人民币越来越值钱了。这就是物价上升带来的人民币对内贬值和汇率上升带来的人民币对外升值。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举世皆知,到“李大妈”知道已经是8年后了。接下来,兰教授分析人民币在国内为什么越来越不值钱——

  多年来,由于国内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投资,依靠大量增加的信贷投放,致使我国的货币投放量无论同我们自己过去比,还是与世界各国相比,都有着较大数量的超发。到今年第一季度为止,广义货币(M2)已经超过100万亿元,2002年初为16万亿元,10多年中增长超过5倍。我国的货币总量与GDP之比已超过200%,我国的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二,大约为美国的1/3,而货币投放量比经济总量第一的美国高出1.5倍,位居世界第一。

  一般说来,货币数量与物价总水平有着水涨船高般的对应关系。但在实际当中,货币超发后,往往不是表现为市场上所有物品都同时、同比例地涨价,而是表现为有的商品涨价堪称凶猛,有的会涨得相对平稳,有些则会呈价格下降的趋势。这又是由具体商品的需求、供给状况及购买者预期等多因素决定的。国内大城市中的商品房价上涨就是最为突出的堪称凶猛者。

  众所周知,目前的人民币升值更多还是由于美元贬值带动的,而并非人民币的主动性升值。

  兰教授没有讲美元是如何贬值带动人民币升值的,反而在文章第三部分“外储、美债损失惨重的流行说法靠谱吗”中讲了这么一段话:“近10多年,美国的通胀并不高,年均大约2.5%左右。如果以购买波音747飞机来看,其价格从2008年的3亿美元/架,提高到2010年的3.17亿美元/架,年增长率为2.87%。这表明,中国人所持有的美元,相对世界其他货币,美元的国内购买力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仍属最低的之一。”

  写文章最怕一次分析几个问题,因为写着写着就容易写出漏洞,难以自圆其说。兰教授前面讲人民币8年国内贬值是从1000元缩水至576元,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34%,“众所周知”云云,后面又讲“美国的通胀并不高,(近10多年)年均大约2.5%左右”。这就让人有点不明白了。

  通观兰教授全文,最为核心的一点没有谈到:“李大妈”买外汇的人民币从何而来?

  我们首先假定“李大妈”不是非偷即盗的人,而是一个诚实守信、通过付出劳动、创造社会价值赚钱的人。她无论是买大米还是买外汇,都是使用的正当收入。她的钱有一个数量,或曰可以“量化”,都买了大米就不能买外汇,都买了外汇就不能买大米。干脆说吧,“李大妈”要买什么都要去公平交易,用自己的付出去换取,而不能自己回家开机器印钱拿到市场上去换大米或外汇。“另一个‘李大妈’”就不是这样了,假如她需要三四万亿美元的外汇,是通过开机器印钞票投放市场强制从有外汇的人手中换取的,那市场就多出了近30万亿人民币钞票,市场上多发了大批钞票,又少了大批的货物,货币对内怎么能够不贬值呢?国内市场为何少了大批货物呢?因为“另一个‘李大妈’”换了外汇买了美国国债,借给美国人,美国人拿这笔钱从“另一个‘李大妈’”国内把货物买走运回本国享用去了。这就是美国的通胀并不高的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另一个‘李大妈’”只要放弃开机器印钞票换外汇就行了。美国人再不讲理,也不敢拿枪逼着我们开机器印钞票换美元。印不印、印多少本国钞票换取外汇的主动权还是在自己手里。不知道全世界有多少国家可以靠开机器印钞票换外汇?(苏文洋)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