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便民电话“犯糊涂”官民纽带成摆设

2013-10-01 15:11:00 来源:广州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日前,中国市场学会服务质量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对9大民生行业服务质量暗访情况,政府便民电话存在5大问题,包括业务不熟,“可能、大概、也许、不知道、不清楚”的回答时有发生;首问负责制落实不好,自己不清楚又不能告诉找谁去解决;官网、114查号台公示的电话中有大量的无效电话、无用电话不能及时清理,致使市民打电话总是无人接听或是空号等。(9月30日《新京报》)

  便民电话本是一项便民之举,但口号喊得再响,也不如将便民工作落到实处。常常对老百姓回答“可能、大概、也许、不知道、不清楚”等模糊语言,又如何便民呢?更莫说,那些总是无人接听或是空号的便民电话,便完全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了,堵塞了传递民意的渠道。

  便民电话成了“糊涂电话”,甚至成了摆设,有违便民电话设立初衷。便民电话是“监督电话”——市民借此可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下情上达,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建议、批评、监督与投诉;同时也是“咨询电话”,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节约政府办公成本。便民电话一旦犯起“糊涂”,就形同虚设,让政府服务职能大打折扣,同时也是对民心的极大伤害。

  很多便民热线最终沦为“冷线”,原因恐正在于不能及时接听、业务不熟练、态度不热情,或给老百姓以误导,甚至老是“占线”、变相“拒听”,让市民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

  对便民电话存在的诸多乱象,有关部门再也不能无视,必须打通这个联系老百姓和政府之间的民情纽带。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晓军曾建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接听电话所有环节都动态地公之于众,既接受上级部门监督,也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监督,还要接受当事人和老百姓的监督,以激活它发挥真正的作用。如何把接听电话所有环节都动态地公之于众,值得各地探索。

  笔者认为,还应出台每个便民电话的考核办法,作为相关部门或单位的考核指标,定期进行考核或明察暗访,并对不合格者进行处罚。如此,才能保证“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便民电话也才能重新取得公众信任,保持便民电话应有的热度与活力。 (何勇海)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