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本网述评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013-09-11 11:33:00 来源:大众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8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深刻论述,鲜明揭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日益多样化的舆论阵地,能不能打通各种舆论场,能不能保持党的思想宣传优势,能不能守住意识形态领域阵地,能不能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亟须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本系列评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8·19讲话传递的各重要精神为切口,阐释宣传思想工作中的新思。

  大众网特别策划:

  “学习8·19讲话,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本网述评⑥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大众网评论员 丁厚勤

  “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工作“善听”、“会讲”提出新要求。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当前中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责任,也是中国营造良好国际发展环境的关键所在。

  中国故事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古老的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沧桑,步入21世纪,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发展的机遇、生存的挑战同样凸显。如今的舆论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是全球统一的平台,强势崛起的中国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故事备受各国关注。无论是思想政治建设、经济建设,还是文化道德建设,发展中的中国都有各种故事在发生,向世界、向全国人民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必须负责任地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要向世界讲述什么样的故事?无论是传统媒体、新媒体,还是自媒体,以及个人的对外交流,我们需要讲述反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旋律的故事,故事的关键词在于:发展、变化、创新。让世界认识、了解中国新面貌,关键在于了解中国发展的主色调。这样的故事才能真实地呈现当下中国的面貌和动态,才能客观地反映当下中国的状态和步伐。以历史的眼光看中国,有太多美丽的故事值得讲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坚持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各项社会事业明显改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全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富强中国的强劲动力……,这一切,都是发生在当下中国的最生动的故事,这样的中国故事凝聚着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体现出为人类进步竭力贡献的大国担当和使命追求。

  讲好中国故事,须善听、明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外敌对势力对中国意识形态的侵蚀暗潮汹涌。国内经济社会转型期,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尚未解决。现代传播技术发展迅猛,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很多时候令受众真假难辨。可以说,信息传播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局面。近年来一些虚假的、反动的不良信息经过互联网传播,蒙蔽了人们的眼睛,成为发展的逆流,带给我们沉痛的教训。这就要求媒体、自媒体负起责任,将真实作为信息传播的生命。

  讲好中国故事,须向善、向上。信息传播的出发点决定其价值,向善的故事令人振奋向上,充满希望和力量;趋恶的故事让人消极萎靡,充满悲观和失望。我们要讲述的中国故事必须蕴涵中国社会发展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激励人的作用,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当前中国各个领域的迅猛发展,产生了诸多振奋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于营造良好的发展欢迎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也有一种寻求负面刺激的小众心理,对国家发展成就视而不见,热衷于关注、放大负面信息,甚至通过各种途径造谣、传谣,与国家大势背道而驰,可谓误国害民。

  中国故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出中国声音,很多时候,快速发展的中国需要主动发声,向世界表明中国的担当,让人民了解国家的胸怀。这是发展之需,也是立身之要。

  随着中国的日渐强大,中国声音越发雄浑有力。翻开中国近代史,处于落后自闭的中国曾如沉睡的雄狮,空有硕大的体魄,却任人欺辱,长期失声。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正沿着正确的道路大步向前,留给世界雄浑的跨越的足音。中国声音让每一个中国人充满自信自豪,我们要做的,就是与中国声音步调一致,积极发声,使之更加响亮。

  向全世界讲述更生动的中国故事,传播更响亮的中国声音,是中国向世界展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路径之一。我们坚持走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乐于接受“视我为友,于我有益”的新思潮、新理念,但不能等同于放弃我们固有的意识形态,这个意识形态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对事物认知的观念、思想、价值观等,否则就没有了信仰,也就没有了谋求社会进步的动力源。作为一个有责任能担当的新闻媒体,理应成为我们党代表的意识形态的投影,讲述更生动的故事,传播更响亮的声音,因为党坚持的始终是一条深入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群众路线。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