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土财主情结”中的公共性焦虑

2013-09-09 10:10:00 来源:广州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赵晓云,在其家乡进贤县赵家村违规建豪华楼房,楼房大院占地面积约3146平方米,且配套了两米多高的院墙。近日,中共南昌进贤县委宣传部发布处理结果,“违规所建房屋当日被拆除,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9月8日中国新闻网)

  公开报道之后,进行公开处理是顺理成章的。不过,

  相关报道说赵局长如此大兴土木的意图,是为母亲建养老场所。以母亲养老为幌子,这不过是个高尚的借口。圈地建豪宅,恐怕还是一种“土财主情结”在作怪。

  说到“土财主情结”,我们大概不会陌生。仅这两天典型的例子也不少。比如在辽宁省营口市,一位家长怕女儿在外受委屈,竟花千万元买下幼儿园。

  滥用的权力,烧包的钱财,常常乐于对“土财主情结”趋之若鹜。其实,不只如此,就是平常的人心目中也不乏这种情结。比如,在居民区,普通老百姓动脑筋圈占楼顶、绿地、公共阳台以及其他公共空间的事情,也会时有发生。

  这种对公共资源的圈占,传递了一种社会焦虑感。公共空间、公共幼儿园、公共养老机构,为什么就不值得信任呢?当然社会诚信不足也算是一个问题,但这不应该成为竞相抢占公共资源的理由。怕孩子上幼儿园受委屈,就买下幼儿园;将来怕孩子上大学受委屈,会不会买下一所大学呢?在一些国人心目中,社会共享的东西总不如自己所有的,总担心随时可能失去,担心随时会被别人抢去。于是乎,抢的逻辑很是流行:与其让别人抢去,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于是乎,只要手中有权,囊中有钱,甚至于即使无钱无权但尚有蛮力且不讲理,总会身先士卒变着法子去抢占公共资源。

  由此一来,我们只能无奈地见到公共资源被分割被阻隔的景观。不仅深宅大院被一个个小小的家庭占有,就是亲水的湖泊,不可复制的绝佳的风景也会被一些人染指以至沦为私人领地。

  资源分割化,公共性不足,这是现代社会的瑕疵。对于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度,圈占公共资源,不仅是一种浪费和奢侈,而且对于现代化转型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障碍。 (严辉文)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