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收费治堵反映“懒政思维”

2013-09-03 15:34: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北京交通拥堵费政策即将出台。近日,关于“北京、上海正在研究征收拥堵费”的消息,不仅引起了两座“大堵市”市民的普遍关注,也引发了全国其他城市市民对“效仿”的担忧。

  笔者认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征收拥堵费是难以治愈城市拥堵顽疾的,征收拥堵费其实折射了治堵的“懒政思维”,与其出台劳民伤财的征收拥堵费政策,不如老老实实地反思现行城市规划和道路设计的缺陷,扎扎实实地花精力和财力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而道路资源有限,加之市民对私家车依赖度较高,使得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是造成交通拥堵的最直接原因。诚然,征收拥堵费确能提高机动车的使用成本,但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因为拥堵费不会对数量庞大的公车产生实际影响,公车的使用成本都由公共财政支付;并且,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拥堵费也只是“九牛一毛”,调控作用极为有限。事实上,用收费的方式治理交通拥堵已被实践多次证明并非良方。北京、成都市区停车费成倍上涨,上海私家车号牌拍卖费已飙升到近10万,但这些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增长仍然迅猛,交通拥堵也未有改善。

  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反思造成交通拥堵的深层原因,包括城市规划、道路设计等。实际上,不少大城市在基础路网建设、公共交通设施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该在改造基础路网和完善公共交通设施等方面多下功夫。治理拥堵顽疾,亟需发展便捷的公共交通,打造方便、快捷、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并将公共自行车系统纳入公共交通系统。没有完善的公共交通,任何治堵政策都是治标不治本难以长久的。征收拥堵费,其实质是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城市特定区域的交通权,而不是限制公众的交通权,如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则无法解决人们的出行难问题。即便是征收交通拥堵费,其基本前提也是在相关区域超前构建起完善、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提供便利的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服务,而不是简单的收费治堵。

  坦率地讲,寄希望于靠收费来治堵,极可能出现“钱没少收、路没少堵”的尴尬局面,还容易加剧社会不公,将城市公共道路资源蜕变为高收入者和公车的“VIP区域”。以往的教训证明,收费往往容易异化成地方或者部门创收的手段。

  收取交通拥堵费与其说是城市治堵的最后一张王牌,不如说是有关部门“懒政思维”的最后一张王牌。交通拥堵费政策应该慎行、缓行,与其花心思在收费上,不如花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上,在交通规划和道路建设的补课上。 ■ 刘武俊

责任编辑:鲁珊珊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