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地图”,中国人不该只是围观
2009年,两个美国人创办了一个旨在记录中国“正在消逝的方言”的网站“乡音苑”,它最大的特色是在一张地图上的特定区域提供一段当地方言的音频,形成了一张中国“方言地图”。现在,这张方言地图上已有80多段音频,并将无限完善。(7月3日,人民网)
随着政府在学校和公共机构强制推行普通话,中国极其丰富也极具文化底蕴的方言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甚至有许多方言已经消失,也有不少方言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比如在闽南地区,许多年青一代已经不能准确地讲出祖辈的老闽南语,而这个现象几乎普遍存在于各地的方言流传中。
然而,对于我们正在消逝的方言,中国人并没有引起重视,大家一门心思想学习普通话,却忽视了方言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重要性。如今,两位美国人抢先关注了中国的方言,中国人却还未从丢失方言的睡梦中惊醒,对这幅“方言地图”,大多数人都还是围观的态度,更有甚者在其中挑刺、找茬,这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对于美国人制作的“方言地图”,中国人除了围观,更应该反思和行动。
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一直没有特别深刻的意识,2005年,韩国成功申遗端午节曾给中国人民沉痛的一记警钟,但中国政府和人民似乎“好了伤疤忘了疼”,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仍然没有足够的重视。为了高速建设现代化城市,近年来,政府拆除的古城和名人故居数不胜数,这样漠视历史文化的态度令人心寒。今年5月,成龙顶着众多的反对之声,将自己的在国内收藏的多栋古建筑捐赠给新加坡,原因很简单,他相信新加坡能够保存并保护好它们。这间接表明了中国对历史遗产保护的不足。
“乡音苑”的原型是由弗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创建的语言口音档案,该档案记录了几百名说英语的人用不同口音朗读同一段英语文章的情形。美国还有一个记录家族故事的档案库——“故事团”,它包含了美国民众口口相传的45000个故事。同美国对语言和历史文化的保护相比,中国可谓相形见绌。其实,我国也不乏与方言相关的网站和论坛,但它们大都以文字资料为主,且多作专业研究所用,对普通民众并没有多大意义。方言的传承有赖于广大民众,政府首先需要考虑如何激发大众对方言的兴趣。乡音苑图片和声音相结合,绘声绘色地展示方言的形式可以为我们借鉴。
去年9月,在中通用语言选举投票中,仅一票之差输给普通话的千年川话在成都遭遇冷门,成都有部分本地小学生拒讲四川话。此消息一出立即吸引了众多四川人的眼球,网上也掀起了各种激烈的讨论。可见,当前中国方言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政府和国民是时候该行动起来了,传承和保护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各地方言。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