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公然组织替考,胆量从何而来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6月27日是长春市中考的第一天,今年长春有5万9千多人报名参加中考,其中,中心城区报名人数近三万人。寒窗苦读,本该是较量实力的时候,却有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替考。
替考并非新鲜事,不少社会机构、考生个人都曾经参与其中,然而,学校公然组织替考,不论出于何种目的,都严重影响考风考纪,是对考场纪律以及招考工作的严重干扰。
为了学校排名,或者缺考率去组织替考,都是盲目追求所谓的成绩和面子,严重败坏学校的教学风气。作为考场中的一种舞弊行为,替考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最终破坏的都是考试规则和考试公平,违背的是考试宗旨和原则。真不知拿着准考证的复印件都能进入考场考试,所谓考场监考制度又是如何制定的,如此明目张胆的替考行为,相关学校哪里来的胆量?
中考做为一级选拔考试,其严格程度应该向其它选拔考试看齐。不过,不管是零散的替考现象还是学校的公然组织行为,只要考试主管部门严抓管控,根本不至于出现拿着准考证复印件集体替考的现象。如此低劣和公然的集体替考行为,如果要深究其因,恐怕牵涉到的人员不少,对这种现象不及时狠抓,败坏考风考纪不说,招考的公平性也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按理说,学校中考成绩的整体排名以及所谓的缺考率并非考核学校教育工作的完全标准,但事实上,目前的中学、小学教育难以摆脱追求升学率所带来的沉重包袱。延伸到大学阶段也难以逃离学校评级考评的重重压力,以致于现在的高校毕业生签约率、就业率都不同程度在“注水”。这些歪风邪气,弄虚作假,公然作弊已经偏离了教育应有的轨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排名压力也好,缺考率面子也罢,压根都不是学校组织替考的理由。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对这些现象,是否全然不知,还是睁一眼闭一眼放任呢?我们不便妄加揣测,也不想事件曝光之后听到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推脱责任,学校公然组织替考行为,不严肃处理,如此的招考何以服人,又何以完成正常的选拔招生工作? (邓闽军)
- 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签到”2019-07-15
- 惩治替考不能软绵绵2015-06-08
- 为何众多教师在替考事件中沦陷2014-06-21
- 打击非法组织考试应当完善刑法2014-06-19
- 钱江晚报:加大惩处作弊力度,才能斩断腐败链2014-06-19
- 河南高考替考事件:消除顽疾还需提高违法成本2014-06-19
- 高考替考,应吃药的绝不仅是河南湖北2014-06-19
- 治“枪手”需拔出萝卜带出泥201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