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弃考”不只是教育问题
□本报评论员 娄士强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据教育专家测算,并非所有高三应届生都会参加考试,弃考人数大约会有100万。其中,不超过20万人出国留学,追求更好的教育环境;其他80多万人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大多选择了直接就业。
作为中国“最公平考试”,高考承载着“知识改变命运”的重任,尤其对那些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来说,上大学几乎是唯一的上升渠道。大量农村孩子放弃高考,意味着这个竞争平台的作用在减弱,而他们,恰恰最需要改变命运,得到公平的发展机会。
农村孩子弃考的原因很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对他们来说,教育改变命运的作用越来越难以体现。如今,农村的教育资源远远少于城市,且差距还有被拉大的趋势,大学中农村学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减少。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就得出,中国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现实让不少农村学生看不到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可能,选择弃考直接就业,也在情理之中。过早地中断教育,弃考学生的上升渠道就更少了,如果这种情况无法改变,将加重阶层固化的趋势。
即便考上大学,毕业后仍要面对就业难,这也是不少农村孩子弃考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难如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顶着“985”、“211”的光环还好一些,普通学校机会更少。另外,无论是名牌大学还是普通大专院校,教育功利化的色彩越发明显,高校真正的任务——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反而成次要的了。学不到应该具备的能力,自然很难找到工作。条件好、人脉广的家庭,还能帮孩子想想办法;农村学生就只能靠自己,常常还会遇到潜规则,找工作是难上加难。在他们看来,与其缴纳学费浪费时间,不如直接弃考找份工作了。
再进一步说,考上了大学也找到了工作,在城市里生存也不那么简单。相比农村,城市集中了更多的资源,能够提供更多的岗位,城市里有更广阔的空间,用来改变命运。然而,城市的生活成本远比农村要高,来到城市打拼的农村孩子,如果家里没有些积蓄,社会保障再不到位,想要扎根很难。从城市蚁族涌现到“逃离北上广”的风潮,都证明了农村孩子“逆袭”城市的艰辛。
从考学到就业再到生存,家境贫困的农村孩子始终处于弱势,帮他们改变命运,最有效的就是加强高考的公平性,让他们恢复对高考的信心,恢复奋斗的动力。当然,创造发展机会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仅有教育上的改变是不够的。
- “银龄讲学”提质农村义务教育2018-07-26
- 请给农村孩子更多出彩机会2015-03-12
- 请给农村孩子更多出彩机会2015-03-12
- 从不愿跃"龙门"想到"我爸是农民"201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