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鸭”是只什么鸭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名噪世界的‘大黄鸭’来武汉了”,很多市民翘首以盼,结果发现那是仅有一人高的“迷你小黄鸭”。开发商对此前宣传的版权问题也避而不谈。而在杭州、佛山、重庆等地,山寨 “大黄鸭”也成为招揽生意的噱头。(6月2日《长江日报》)
荷兰艺术家霍夫曼设计的“大黄鸭”,当然是十分可爱,“萌”得很。或许人们未必全都知道它的灵感来源,未必全都了解它在世界巡回展览的种种趣事,也未必全都如刘德华一样在童年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玩伴、长大了还有这样一个情结。但正如霍夫曼所希望的那样,大黄鸭“没有疆界、不歧视任何人,是软软的、友好的、适合全年龄层”。不然,何以解释这股从香港刮向内地的“黄鸭风”呢?
除了可爱和萌,大黄鸭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都有会不同的主题,让人们“快乐”是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不过在内地许多场合,“大黄鸭”的主题似乎成了“山寨”与“商业”。而这恰恰和其拒绝商业化的原则是相冲突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大黄鸭的身份标签上,还含有“香港”二字。与香港同步,往往意味着和最新的潮流接轨。渴望和国际都市的人一起感同身受,恐怕也是一个潜在的心理因素。
只可惜,我们看到的大黄鸭终究不是那只“大黄鸭”,也并未体会到它带来的“短暂改变了公共空间形象,唤醒大家换个角度看生活”。游览者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供拍照、做鬼脸的临时背景而已。这可能就是“大黄鸭”之于香港人和于我们所不同之处。香港人喜欢它、取笑它、关心它,恰是因为它的在场——这种公共情感的投射,显然是山寨化和商业化难以引发的。
一个经典造型的诞生,离不开人们通过它去表达和赋予的种种意义。大黄鸭是种寄托,寄托却未必只有一种。它带来的热情与失望,的确让人感到缺少了些什么。(林坤)
责任编辑:鲁珊珊
- “大黄鸭”背后的心灵诉求2013-06-04
- 大黄鸭可以红 想象力不能黄2013-06-03
- 连大黄鸭都要“山寨”,创造力何在2013-06-03
- 大黄鸭“谣言”里的“道德想象”201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