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17亿元的《新华字典》摊上大事了
去年10月,中央财政决定拿出17亿元,为全国1.2亿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中小学生每人免费配发一本《新华字典》。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在执行政策过程中走味变样的新闻不断被曝光,有购买盗版字典、以次充好的,有采购中标价高于零售价的。近日,记者随机调查了河南省7地市的7所农村中小学,老师、家长和学生均表示学校未免费向学生发放《新华字典》。(5月8日《河南商报》)
一本免费字典,摊到每个孩子身上,似乎金额不大,但累计起来却是17亿元的巨额财政支出;孩子拿到字典早些迟些或者字典内容有些谬误,似乎影响不大,但却扭曲了良好的政策初衷,更犹如牛奶里掺加了三聚氰胺,误人子弟,遗害无穷。
出现这些问题,当然不能排除有些人中饱私囊,甚至有受贿腐败行为。但有一种现象值得深思:尽管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过多,教育经费紧张状况依然明显。在一些农村学校管理者的眼里,给学生买字典是“小事”,还有许多“大事”急着花钱,此时有专项资金下拨对他们的诱惑之大可想而知。况且,挪用专项资金也是用在教育上,并没有放进自个的腰包里,普遍存在着法不责众和功过相抵的心理。
笔者这样说,并不是要为这些农村学校“不得已”的行为辩解,更不是给他们违纪甚至违法行为进行开脱,而是站在他们一亩三分地的角度上,做出的一些分析和推演。笔者的一位亲戚也是农村小学的校长,他常在我们面前诉苦:学校达标要钱,教师进修要钱,改善学生伙食住宿要钱……然而,钱就这么多这么紧,作为管理者,他也是常常冒着风险将各种经费东挪西凑,自己什么时候会出事也不知道。
《新华字典》在免费发放过程中接二连三地出事了,一些学校管理者因为挪用占用专项经费摊上大事了。从表面上,这是一种偶然现象,其实偶然之中有必然。如果没有落实严格的监管,灰色空间就会存在,不要说《新华字典》的发放,其它教育领域的资源也同样会被侵占和蚕食;如果改变发放方式,由省级统一购买、发放到位,想必就能堵住不少漏洞;如果在保证教育投入占GDP4%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学校倾斜,也就不会有那么一些人去挖空心思挪用专项经费了。
《新华字典》摊上大事,给高尚纯洁而富有爱心的举动蒙羞。如果我们不能以小见大、举一反三,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或个案处理上,那么今后校服、课本、文具……也可能会摊上大事,还会令不少人蒙羞。 (文/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