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公交车上奶奶给孙女让座怎么了?

2013-04-11 16:02:00 来源:华声在线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公交车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背着孩子的书包,双手吃力的握着扶手,七八岁的孩子却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9日,27岁的市民严小姐乘坐716公交车时拍下了这一幕场景,经同事@萧仕将图片上传微博后引发网友热议。(4月10日《长江日报》)

  我觉得,这位严小姐应该一路跟随这对祖孙,看看他们下车后还会有什么“新闻”。比如老奶奶给孙女买了一份肯德基,孩子吃的津津有味,老奶奶却一根骨头也没啃到;有条件的话,再跟到他们家里,会不会发现孩子一屁股坐到沙发上,老奶奶却忙里忙外烧菜做饭?这不就成“系列新闻”了么?

  在一个道德式微的社会环境下,有些人却热衷于抢占道德制高点。这就如在人们温饱都成问题的情况下,批评人家穿西装没戴领带,吃蛋糕没有牛奶。在不少家庭用轿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的现实下,怎么没有人说,父母成了孩子的车夫?而一对还在挤公交车的祖孙,就不能体现一点当前家长对孩子的普遍宠爱?

  其实,这一幕场景引发的所谓“网友热议”,纯粹是道德观渴望下的“饥不择食”。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抢占了一个“尊老”的高地,但也别忘了与“爱幼”关联。当校车出现问题时,人们就一窝蜂地强调孩子们出行的安全,这个时候,孩子是第一位的。那么,不能坐在安全的小车里,还在挤公交车的孩子,得到家长的呵护,我看无需上升到“溺爱孩子”的高度。

  严小姐也估计孩子只有七八岁。也许,这孩子还没有学到“心安理得”这个词语,“孔融让梨”更是一个遥远的传说。但人们不必担心,如果孩子到了十七八岁,就是面对并没有“头发花白”的父母,一定会给他们让座的。道德在亲情中的体现,肯定会比公共社会牢靠。

  不难发现,公交车这个流动的小社会,当下常出“热点新闻”,而究其实质,都是把一些个别偶发的即时现象无限放大,用至高无上的道德说教,抨击鸡毛蒜皮的磕磕碰碰,有道是“喝着白粥的命,操着吃鱼翅的心”。公交车上奶奶给孙女让座怎么了?您就发现了这是“溺爱孩子”,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然而,即使您站的道德制高点再高,但有没有发现您本身就站在一堆道德废墟上?所谓的“家庭教育”也是建立在整个教育体系上的。严小姐只是在公交车上看到了小女孩的“心安理得”,您就不能体谅一下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心力憔悴?您似乎在责怪小女孩不懂得尊老,您知不知道学校除了应试教学,还有“道德”这一课吗?

  笔者好像也把这件事说大了,其实,公交车上奶奶给孙女让座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闻。只要看看校门口接送孩子排起了长队的轿车;看看为了陪孩子完成回家作业熬夜的父母;以及那些为了孩子成家立业付出一辈子心血的家长,还怎么去分别关爱和溺爱?一套振振有词的道德说教,需要有一个同样充满道德秩序的社会基础,而在一个日趋功利的社会中,在没有一种可以遵循或期待的社会价值观和前景预期下,亲情间力所能及的关爱,可能是尚存的唯一温情。即使过分一些又如何?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