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板蓝根”背后的应急机制漏洞

2013-04-07 17:34:00 来源:天府评论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H7N9禽流感病毒又催生了一股“板蓝根热”, 3日,江苏卫生厅制订印发《江苏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2013年第1版)》,供在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时参考使用,方案中提出板蓝根冲剂具有预防作用。(人民网)

  从非典到H1N1流感,再到H7N9,板蓝根成为“万能神药”引发了网友热议以及恶搞。先不论板蓝根对于H7N9的预防是否真的有效,单看网络上走红的“板蓝根体”的吐槽,说明这种不带任何详细说明的“文件宣布型”防治技术方案的出台毫无说服力,而这反映的正是政府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应急机制的漏洞。

  漏洞其一体现在地方政府的灵敏度不够。3月31日,上海即发现首例H7N9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者,4月3日江苏省出现首例人感染病例,随即江苏省卫生厅出台防治方案。而在3月31日至4月3日期间,江苏省并未宣布有任何预防应急措施,对于处在春季流感高发时期、又与上海同处三角洲,江苏政府应急机制的灵敏度显然不够高。反观台湾,据《联合报》的报道,大陆一出现H7N9禽流感疫情,台湾多个县市即启动预防、检疫及应急救治机制。对比之下也就不难理解一旦疫情出现,政府便只能在仓促的“事后预防”方案中毫无解释地拉出“板蓝根”三个字凑数了,有没有作用暂且不明,但政治知道至少板蓝根吃不死人。

  在“板蓝根热潮”中政府应急机制漏洞还体现在信息的不畅通。无论是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还是卫生部的《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工作原则”一项都没有明确提出“信息公开”。目前H7N9到底蔓延到什么地步?板蓝根在药理上为什么可以防治H7N9?这种药理在传播的现状下是否有足够的预防能力?这些信息都是隐晦不明的。而在面对极易造成社会心理恐慌的流感时,信息的缺位往往比完全公开会产生更大的“社会负能量”——政府公信力的下降、防治方案说服力降低甚至引发更大的社会恐慌。而不论在社会发展的什么时代,摧毁我们的往往就是恐慌本身。

  此外,板蓝根成为“万能药”也反映了政府在应急机制中方案出台的不严谨,不够人性化。殊不知古语就有“是药三分毒”,板蓝根必然也不例外。比如寒性体质且体弱的人,喝板蓝根会伤害身体的正气。长时间服用板蓝根还会加重肝脏负担,造成肝脏解毒能力下降,出现消化和造血系统损害。中医还讲究时令、地域、个体差异,药不对症反而对身体有害。所以,即使板蓝根对防治H7N9有益,那也并非人人适合。政府在预防方案加上“谨遵医嘱”或“根据个人体质选择”一类的提示是不是更人性化呢?

  总而言之,“板蓝根热”除了网友恶搞这一表象之外,还显示出了政府在突发疫情应急机制上的漏洞。我想只要切实解决了这些问题,“板蓝根”也就不会每次流感都很“忙”了。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