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地球一小时”活动遇尴尬未必是坏事

2013-03-25 14:55:00 来源:华龙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昨晚,“地球一小时”全球接力活动来到南京。根据南京电力公司的统计数据,当晚8点30分,网供负荷最高为485万千瓦时,活动开始后的8点40分,负荷竟然达490万千瓦时。这也是南京参与这项全球环保行动5年来,第一次出现这样难堪的局面。(3月24日《现代快报》)

  “地球一小时”活动遇尴尬,凸显了人们参与热情的淡薄,对活动的冷漠。但深层次原因是人们对活动的心理倦怠,或者直白的说是对活动的“后天性失望”,活动年年有,甚至天天有,为什么结果依旧,这才是思考的重点。

  以一项活动唤起人们的意识,第一次的新奇感往往能激发人们的参与感,即使对个人生活有所影响。但如果活动一直停留在一种形式或者模式,人们猎奇的心理必然折扣,参与的热情极度消减,仅凭上次唤起的责任感恐怕起不了多少作用。所以,任何活动不能简单的凭一个模式走下去,要随着时间发展更换主题,变换载体,激发人们的兴趣。

  以“地球一小时”活动唤起人们的环保热情,不如在日常下工夫,每天节约一分钟,一年就是6个多小时,并且极容易做到,因为只不过是日常的一点习惯罢了。但“地球一小时”活动的时间却选择在晚上的黄金时间,青年人正在网上冲浪,电视里正处于黄金时段,停止用电给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主动参与必然减少。

  “地球一小时”不如平时节约一分钟,没有必要去谴责人们的环保意识。环保需要你我他每个人的坚持,但工夫应该下到平时。比如建立的阶梯电价制度,让人们有节约意识;开发高科技能源技术,降低能耗等等。

  活动遇尴尬未必是坏事,因为任何事情仅凭热情往往解决不了问题,更在于平时的实际行动。(文/秋风落)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