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雾霾含致命物 喊破嗓子不如做好样子
2月16日,是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人们有在这天一大早燃放“开门炮”的习俗,期盼在新的一年里生意、事业顺顺利利红红火火。杭州、沈阳、济南、许昌、银川等各地居民纷纷放“开门炮”,但过量燃放“开门炮”带来大量鞭炮碎屑,给环卫工人增加了劳动强度,对周边环境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京津冀出现雾霾天气,主要污染物是PM2.5。(据2013年2月17日《北京青年报》)
有一种烟花叫窜天猴,又名钻天猴、汽火、劈剖仔。在竹签的一头粘上纸制火药筒,点燃引信后便可以靠火焰推力将自己升至空中后再炸开。而在民间,窜天猴又成了老百姓对导弹的一种诙谐叫法。在节后上班的第一天,面对政府部门率领下的企业、商家、店铺燃放“开门炮”高涨所造成的空气严重污染、消防隐患、对附近居民和过往群众的惊扰以及给环卫工人增加的劳动强度,人们无不在心里默默祈祷:禁放“开门炮”吧,政府部门别成推高PM2.5的“窜天猴”。
作为PM2.5的重要“生产者”, 燃放烟花爆竹成为污染节日空气的元凶。要说爆炸威力与污染程度,单个烟花与导弹根本就不具可比性,但全国燃放烟花爆竹总量所释放出的威力与污染,说不定又是一枚导弹所不能抵的。于是,近年来民众关于春节期间到底应不应该燃放烟花爆竹的争论愈演愈烈。令人欣喜的是,在今年的争论中,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超乎预料地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恐怕除了“安全”因素,大家更看重的是空气质量,不想再自作自受,自相残害。
从媒体报道情况看,蛇年春节前,饱受了节前一个月雾霾天气大范围袭扰的一些网民,“为了共同呼吸的空气”,在网络上自发地进行了“春节少放炮”的倡议,许多人“忍痛割爱”,移风易俗,燃放烟花爆竹的少了,刺鼻的味道少了,痛苦的咳嗽少了,烟花爆竹垃圾少了,收治爆竹伤员少了。北京空气质量日报显示,无论从持续时间、污染范围或污染程度来看,今年都有明显好转。正月初一、初二,城区大多数地方空气质量为良,个别地方有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而往年,这两天多数地方为中度或重度污染。
然而,人们些许下降的空气质量忧心,再一次被隆隆的“开门炮”声震到了嗓眼儿。节后“开门炮”成了令人不堪其烦的“闹心炮”。据悉,节后上班第一天,济南市遭遇雾霾天气,众多政府部门和商家为讨好兆头燃放的“开门炮”也推高了PM2.5数值。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济南市泉城广场环境监测点上午10点钟的实时PM2.5数值为327微克/立方米。燃放“开门炮”已经成为直接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陋俗。
移风易俗,应始于拒绝“开门炮”。可以想象,政府部门节后上班带头媚俗扬俗,争先恐后地燃放烟花爆竹“讨彩头”,且在燃放数量多少、时间长短和声响大小上相互攀比,那些一直渴望生产经营能够顺风顺水的企业商家店铺会自甘寂寞吗?十几年来,多个城市专门出台“禁放令”或者“限放令”,倡导低碳环保生活,但实际效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其中的原因也不言自明了。政府部门热衷于媚俗性示范燃放,又怎么好意思去管治企业、商家和居民高涨的燃放积极性呢?企业、商家和居民又如何不去效仿政府部门的动作呢?
“喊破嗓子,不如做好样子”。身教总是胜于言教。其实,控制PM2.5,确保空气质量,老百姓并看重政府都说些什么,有什么承诺,关键是看怎么做的。政府部门彻底杜绝“开门炮”,民间禁放烟花爆竹才可能有成效,PM2.5自然也难以被推高。
- 人民日报:下更大气力 谋更大进展2019-02-26
- 向世界打开最新的“雄安画卷”2019-01-18
- 北京:GDP增速6.9%背后的定力与活力2016-01-28
- 频现蓝天本不该成“新闻”2014-07-02
- 如何打破“环××贫困带”怪圈2014-06-11
- 京津冀需带头打破行政壁垒2014-05-29
- 首都经济圈“一主”如何“多副”2014-05-21
- “京津冀协同发展”别光热了房价2014-04-09
- 京津冀一体化不应变成房地产盛宴2014-04-05
- 京津冀一体化不是房地产化201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