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之旅心酸且甜蜜
近年来,“一票难求”的局面促使众多在沿海务工的农民工选择结伴骑摩托车的方式返乡过年。星辰拍客曹湘潭于2013年2月1日赶到顺德,全程纪录了在顺德务工的广西桂平县白沙镇满堂村农民工返乡过程。这些农民工从2013年2月2日早上五点集合出发,沿G321一路西行,经肇庆、云安、云浮、德庆、郁南、封开、梧州、苍梧、藤县、平南、桂平等十多个县市。全程480公里,历时15小时10分钟全部安全抵达家乡。(2月5日星辰在线)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成为城市务工者。每年春节,尽管一票难求,尽管回家之路充满坎坷,但依然挡不住这些人回家过年的脚步。平时很节省的这时候也慷慨一回坐飞机也要回家,生活中很矜持的淑女们这时候也敢放下身段挤火车也要回家,搞不到票且没机会与人拼车这时候骑摩托也要回家,实在连代步的摩托也没有这时候哪怕翻山越岭徒步前行也要回家……缘何?年来了,家里的亲人盼望着啦!对于中国人为什么都要赶在除夕之夜前回家,大多数外国人难以理解。
关于中国人为什么每年都要赶回家过年?《中国青年报》编辑曹林先生在他的《“春节回家过年”的社会学分析》中这么说:“这不仅仅是顺应一种古老传统,这后面蕴藏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相比于社会、公司、工地这些日常容纳人存在的单位,家有着更合人性的内在结构。”诚哉斯言!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就好比长风破浪的远航之船泊进温暖惬意的宁静之港,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
在笔者看来,没有亲人的地方,再豪华再舒服充其量也只能算暂时的栖身之处,绝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让人有归属感的温馨家园。因为,只有在那个放眼一看皆亲人的地方,你才有着一个不可或缺、别人无法替代的身份: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抑或爷爷、奶奶,舅舅、舅妈,姑姑、姑爷,等等,血缘与情感的融合赋予了你在此处识别上的唯一性。而不像社会角色认定上,你可能只不过是一抹飘浮的云彩,一片流动的浮萍,一个无足轻重的符号。这种不可替代的唯一性能充分地满足人性的自尊和情感的需求,富含着现代文明社会同样非常需要的温情和人伦。
我的一位朋友,是某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公司的高层,应该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一年四季似乎都可以住在五星级及以上酒店。然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每年春节,他都会推掉那些看似重要得不得了的工作,毫不在乎相当一个月工资的春节值班津贴,带着老婆女孩,飞到长沙,然后自己舟车劳顿,千里迢迢赶回湘西南的一个只通乡级公路的小山村,只是为了与老父老母团圆,一起共叙天伦,送旧迎新。在这位老总看来,外边的世界再大,再精彩,也要回家!因为家才是他真正的根。
在春节的诸多的象征意义中,“团圆”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也是国人最为讲究的一个。让我们给那些自驾摩托踏上回家之旅的农民工兄弟祝福吧!祝福他们一路顺风!祝福他们平安到达!
- “春节顺风车”传递美丽中国正能量201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