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讨薪怎能只靠家乡司法机关

2012-12-11 16:29:00 来源:山东商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网络求救:现在内蒙古已经零下十几度,工人在无水、无电、无采暖的工棚里啃着冷馒头,晚上在冰冷的工棚里等待着我们的血汗钱!”一条求助微博引起四川省司法厅厅长李仲彬的注意,他不仅转发了这条微博,还迅速回复说:“老乡,别慌。家乡的司法系统和法律援助机构都会支持你们。”在厅长安排下,法援人员积极工作,这笔工资终于有了着落。(12月10日《中国青年报》)
  我们在看到微博的力量,厅长的力量时,还要深深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给力讨薪的仅仅是家乡的司法系统,是谁在维权中缺了席?“老乡,别慌。家乡的司法系统和法律援助机构都会支持你们。”这是这条报道中给笔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在家乡司法机关法援人员千里迢迢的奔波下,这批农民工终于踏上了返乡的路程。可是“远水”解了“近渴”的成功却让人既高兴又痛伤。
  一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主力哪去了?按相关政策规定,农民工权益保护的主力,应该是用工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保障部门,在这起民工微博讨薪事件上,我们看到的是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缺位,在这场大戏中,本应该领衔主演的他们到哪儿去了呢?怕是有了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才会有了无奈的微博讨薪。
  二是法律援助的“近水”为啥不解“渴”?法律援助是我国为了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而设置的一项制度。在这方面国家是付出了心思和金钱的,每年都会下发一批维权资金。外地法援机构在当地则会出现“人微言轻”的现象,而且比就近办案相比,在住宿、餐饮、车费等方面开支必定多了不少。
  三是维护农民工权益必须形成全国一盘棋。关于农民工讨薪的报道经常见诸媒体,而大多数,都是类似“某某法援人员千里维权”之类的新闻标题,在这样的标题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法律援助也罢、劳动部门监管也罢,就应该是全国一盘棋,就像互联网一样,来个“维权互联”,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用人单位,不管是哪个地方的农民工,只要出现了讨薪难等问题,就要做到信息共享、执法就近。新年将至,农民工讨薪必定又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希望在帮助民工讨薪中,能够少点“舍近求远”,少点“千里迢迢”。(郭元鹏)
责任编辑:宋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