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老师扇学生耳光何以有市场

2012-11-22 14:39:00 来源:京华时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本报特约评论员姜泓冰

  原本该是最受学生爱戴、崇敬,会对他们未来的人生选择与成年后的精神世界发生巨大影响的园丁们,来亲手施行暴力——对这样的事情,你有多少容忍度?出于什么样的理由,人们可以宽容对自家孩子的伤害?答案只有一个:如果暴力,是为了“教育”,为了孩子考个好成绩,有“出息”。

  体罚可以算作中国式教育的一个部分,甚至为此而发明出了一把戒尺。只是随着现代中小学的兴起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传播,加上独生子女时代里家长们对于自家宝贝高度关注、维权意识空前高涨,许多悖谬离谱的体罚才渐渐淡出,似乎只剩下了罚站、罚抄一类常规处置。

  也许该感谢数码时代拍摄的便利,感谢网络视频流传的便捷,一段时间以来,将那么多原本被封闭在校园课堂内、触目惊心的暴力镜头硬生生展露在公众面前,让我们知道,一个成绩不够优异或者个性不够乖顺的孩子,每天可能面对某些教育者的怎样伤害。不提浙江幼儿园里幼教如何扯着孩子耳朵、在孩子疼痛哭声里嬉皮笑脸,也不说用针挑了隐蔽部位扎孩子,或是用紫外线灯照射来恐吓学童之类极端个案,单是“打耳光”,在网络里就能搜索许多实例,足见其多么“日常”。施暴者都是很普通的老师们,并非恶魔,甚至如这一次被曝光的青海西宁的初中英语女教师,还获评过优秀教师。

  这样的一连串耳光,在其他场合,多半会引来强烈后果,在学校里却容易被处于弱势的未成年人隐忍、被渴望孩子有个好成绩的家长原谅。从教师的职业规范到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对于体罚学生都有明确说法。就在青海西宁,三年前还专门出台规定,改变以往的考评制度,强调“禁止嫌弃、冷落和歧视以及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只是制度条文敌不过约定俗成,言语羞辱、歧视与耳光们在校园深处照旧发生,连被视频曝光所代表的新监督力量都没有带来此类事件的减少。

  根源在于,从社会、家长到教育从业者,一味看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成绩而轻忽人的全面素养,将教育过程变成了“选优”“汰劣”的比赛,才会对当众的“耳光教育”麻木无觉。这是教育的异化。而在习惯忍受或者麻木围观暴力长大的孩子,纵然有一些能考得高分、赚得高薪,能否成为一代顶天立地的健康公民,却很叫人担心。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理念以及评价体系,已是不得不为。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老师扇学生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