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把“医德”当万金油用
近日,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说“54%医生表示曾接受药品回扣”,成为各大网络关注的焦点。昨日,饶克勤对此回应称,他本是引用别人的研究数据,来说明加强医疗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却被媒体断章取义。(11月4日《南方都市报》)
医德,现在是一个“流行”词汇。在对很多医疗事件或现象的观察中,用医德败坏来解读,是最省时省力的。医生收回扣,是医德问题;医生误诊,是医德问题;药品支架滥用,最后还是医德问题。医德问题,是不是一用就灵的“万金油”?
但事实上,这些问题如果把原因简单地归咎到“职业道德”或“个人道德”上,把“医德”当万金油来用,那是一种很偷懒的选择。
如果仅提高职业道德就可以解决权力体制问题,那就根本不需要再花那么多力气搞改革。真正理智和理性的人,从来都不会迷信道德。比如,要改变官场腐败,难道通过教化和感化,提高官德就可以改变风气?房地产商通过欺压和暴力哄抬房价,难道需要呼唤“房德”?那些不愿意进行安全投入,依靠牺牲安全和生命为代价来牟取暴利的煤老板们呢?我可不相信问题全是因为“煤德”低下,更不相信加强“煤德”建设就能浪子回头。
左右一个人行为的所有动机里,道德的作用很可能不是决定性的,没有谁不喜欢和希望自己是一个名声好的“好人”。而真正起决定性的因素是利益动机——利益分配决定一切,这才是桌底下的秘密。
以药品回扣为例,医生之所以收回扣,不是因为他们职业道德一夜间突然全沦陷了,变成了一个“坏人”,他们才去这样干。真实的原因是,在以药养医这种“多数人受害,少数人得益”的利益分配体制下,医生必须得通过收取这种报酬,才能更好地适合岗位需求,干好自己的工作。它很荒唐吗?其实并不荒唐。在这种分配机制下,如果医院不和药企们合作,医院有可能会经营不下去,甚至倒闭。医生如果不和药商们合作,他们账面的公开收入,能不能维持他们的生存需求?这是一个问题。除了生存,同样还有过得更好的动机,这些动机也在决定着医生要和谁坐在一起“吃饭”,决定着他们会“喜欢”谁。
解决药品回扣的问题和出路,应该是权力主导下的利益格局调整,把屁股坐向药商们的医院和医生拉回来,让他们和公共利益和患者坐在一起,成为监督和控制药品质量和品种的“警察”力量,而不是被其“收买”,成为最后一层的药品销售商。
正因如此,既然左右和驱使医生收受药品回扣的根本不是道德因素,为什么还要在医德上那么寄托厚望和“孜孜不倦”?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是不是太懒惰了?这种“医德”随时脱口而出的风气,是不是应该改改?(吴帅)
- 手术中途加项目,赚了钱失了德2018-05-22
- 4分钱处方的特殊价值2014-02-14
- “走廊医生”让谁脸红2014-01-15
- 肖纯:医德修复需个体与制度共同发力2013-08-13
- 但愿医生黑名单是一剂良方2013-08-12
- 医生 请守住道德底线2013-08-09
- 莫让新生儿恒温箱“烤乱”理智和医德201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