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天梯”让“中国式离婚”汗颜
这几天,“结了又离,离了又结”的喧嚣充斥着各类媒体。房地产大佬王石因离婚闹起财产纠纷的新闻还在发酵,贵州贵阳市云岩区居民围绕“一户一宅”的房产确权新政发起了“离婚总动员”,日均120余对夫妇离婚。连90多岁的老汉,也坐着轮椅来办离婚手续;在北京创业的一对夫妻刚离婚2月,妻子为给丈夫捐肝又火速复婚;还有王菲李亚鹏等明星接着闹离婚等等八卦,不胜枚举。
与闹剧式离婚潮形成鲜明对照,一则“爱情天梯主人公离世”的消息让大家不胜唏嘘、潸然泪下。这部有着远古式浪漫的私奔故事,早在几年前已被发掘出来。当时记者在下乡采访无意中发现了一对老人的传奇爱情生活,报道出来后引起轰动,有关媒体还鼎力推荐为当年“感动中国”候选人。由于其“私奔”的性质不那么“主旋律”,最后未当选。可多年来,公众一直惦记着这对深山夫妻。自男主人公2007年底病逝后,当年的“俏媳妇”不思饮食、终日念想,时常在“爱情天梯”前“五里一徘徊”,于近日悲凉辞世,真情演绎了一出有着同样凄美色彩的“孔雀东南飞”。
一边是爱情的坚守,一边是婚姻的粉碎。可前者总让人感觉遥远,犹如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那古老传说的浮现。而后者显得如此真切,被大家感知为当下生活理所当然的常态。对于社会名流,在公众的印象中如果不离婚、无绯闻,简直就担当不起公众人物的耀眼光环。当然,如果离了又结,结了再离,那更符合大家的期盼与胃口。有关媒体从来不辜负公众的好奇心,总舍得大版面、大时段来密切追踪明星们的婚姻变故,吊足公众对八卦新闻的追逐。
明星有些婚恋绯闻能更加出名,那百姓折腾婚姻图什么呢?贵阳云岩区居民“离婚大动员”的取向很鲜明--利益。这两天舆论将矛头指向政府出台的房产确权政策,认为是政策“诱导”了离婚潮。对此笔者并不认同。万全政策不常有,钻政策空子者常有。政府要出台一项政策,如果能将祖宗八辈、七姑八姨所有要素都考虑周全,动用“天河”计算机恐也不济事。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福利分房,还是后来的购买商品房,很多单位都会遇到“双职工”这个绕不过去的坎。也还真有人动过用假离婚念头来多要房的,但毕竟没有到一哄而起的地步。
许多职工明知办法“可行”而不用,就是心里坚守着一条最基本底线。婚姻是什么?是爱情的结晶,是家庭的基础。尽管有眼前利益的诱惑,但许多人还是坚信爱情的美好,婚姻的神圣。“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古往今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白头偕老依然是我们向往的归宿。将婚姻绑架在利益的链条上搞点假离婚,目的达到后再复婚。好处是得到了,可夫妻间完全背叛了当初的山盟海誓难抚良心之安,家庭外明摆着的“猫腻”终被大家所不齿。
就是这么一条基本逻辑,如今在“理论上”的利益面前顿时被冲得七零八落。纵然市场经济下,理性经济人都会追求利益最大化。政府的某些政策有可能不自觉间起到了让离婚占便宜的作用,但是,到底有多大利益值得用婚姻的价值去交换?能产生多大的冲动令大家连冷静下来集中意见向政府反映的时间都等不起,如此迫不及待只争朝夕去离婚?
当下什么都好讲个“中国式”,几年前一部《中国式离婚》的电视剧将国人离婚的复杂艰难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没几年时间,国人的离婚已经变得那样简单。据全国民政事业统计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且22至35岁青年人是离婚的主力军,这会不会又是一个新的“中国式”?重庆深山中“爱情天梯”两位老人已经远去,但他们一斧一凿修起的6000多级石阶还在,默默无语地铭记着一段令人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有时间,大家真应该去走一走。 (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李而亮)
- 26亿元打造的更像是“政绩电梯”2012-11-05